本书通过对40年宏观的城市社区治理历史进程的梳理与分析,在对不同类型社区进行调查的经验材料基础上,考察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阶段特性、动力机制和演进逻辑。 本书主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一、 展现城市社区在我国是如何孕育、出生、生长及发展的历程; 二、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依照历史形态的脉络对城市社区治理的三个阶段性特征与推进逻辑进行研究,解答环环相扣的问题,归纳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推进机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理论予以阐释,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总体而言,本书通过对40年城市社区发展进行纵向的整理,并纳入到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整体性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和整合,本书将提出一个基本中国本土经验的整体框架来总括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郭圣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曾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著有《转型社会的制度变革:上海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社区:上海长宁区实证研究》、《居委会的创建与变革:上海个案研究》等多部著作,主持2007年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转型社会的制度变革:上海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体制的构建”、2009年教育部规范项目“居委会选举与社区权力运作追踪观察”,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居委会直选与城市社区权力运作》。 序1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及其关键问题1 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1 二、 研究的关键问题19 第二节概念说明23 一、 城市社区23 二、 城市社区治理27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30 一、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综述30 二、 国内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综述48 第四节分析框架:以国家透视社区63 第二章宏观背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变迁及其逻辑71 第一节小社区大社会: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变迁71 一、 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逻辑71 二、 城市社区治理的阶段划分77 第二节启动阶段(1978年—1999年):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的进程82 一、 社区服务源头之一:“民政福利性”社会服务82 二、 社区服务源头之二:解决就业而兴起的街办与居办经济85 第三节发展阶段(1999年—2013年):从社区建设到社区治理91 一、 社区服务的持续发展完善91 二、 社区建设的发展与组织改革95 三、 网格化社区管理107 第四节转型阶段(2013年至今):开拓社区治理的新时代122 第五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基层党建与地方实践136 一、 上海党建探索137 二、 温州鹿城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模式140 三、 芜湖智慧党建145 第三章中观模式: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地方实践比较148 第一节管理社区化:社区建设及其地方实践模式的出现148 第二节社区建设实验推动下的社区建设模式比较158 一、 上海模式: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160 二、 沈阳模式:自治型社区174 三、 江汉模式:合作型社区181 四、 解放模式:社区复合共治189 五、 四类模式的比较194 第三节社区建设的深化与发展:社区建设中的地方持续创新196 一、 社区建设深化阶段的深圳探索198 二、 北京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208 三、 广州项目制政府购买社区服务209 四、 “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211 第四节社区治理创新发展:智慧社区与社区营造214 一、 智慧社区219 二、 社区营造:一种城市社区治理的新实践224 第四章微观探索: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主体的行动逻辑与创新实践235 第一节城市社区治理的微观主体及其行动逻辑235 一、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变革与行动调试236 二、 居委会的中介角色及其隐性博弈策略241 三、 业主组织及其行为策略247 四、 社会工作的引入和社区组织的行为逻辑258 第二节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微观演进过程分析264 一、 改革开放初期:以居委会为主导的社会化社区服务264 二、 社区建设:居委会的正规化与社区的行政化过程273 三、 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合作实践及其问题287 第三节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创新案例304 一、 协商自治:“北京清河实验”305 二、 服务优化:徐汇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探索创新307 三、 社区营造:嘉定区信义嘉庭小区310 四、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爱有戏”315 五、 协商议事规则指导下的社区治理:双塘街道弓箭坊社区319 第五章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机制分析323 第一节政策与示范: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演进的中央推动机制324 一、 民政部发起推动社区服务开展及其框架界定324 二、 民政部推动社区建设及其在全国的开展335 三、 社区建设框架的横向拓展机制341 第二节问题导向与学习创新: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地方创新机制352 一、 上下互动的地方模式353 二、 激励下的学习创新358 三、 地方自主性创新机制360 第三节学者与民间精英: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的微观创新机制378 第四节党建引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中党的领导与整合机制382 第六章 结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演进与创新机制 391 后记 403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