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是由活动在今天西藏山南地区的藏族先民雅隆部落建立起来的一个横跨青藏高原、地域辽阔的王朝。吐蕃人的始祖聂赤赞普由该地迁入雅隆河谷定居,这一地区气候湿润,自然环境优越,宜农宜牧,雅隆部落在此繁衍生息,逐步发展起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驻守河陇西域的唐军东调平叛,对此地区觊觎已久的吐蕃开始大举入侵。至776年瓜州陷蕃后,河西走廊地区只剩下沙州(敦煌)还没有被吐蕃占领。敦煌是丝路重镇、佛教圣地,吐蕃志在必得。吐蕃对敦煌极为重视,但是进攻并不顺利,遭到了敦煌军民的英勇抗击,攻打了11年才迫使敦煌军民投降。自此吐蕃开始了对河陇西域地区的统治。直至公元869年爆发的吐蕃奴隶大起义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很终灭亡,吐蕃王朝对河陇西域地区的统治也随之全部瓦解。但吐蕃的统治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发展演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世在这一地区建立的归义军以及甘州回鹘、于阗、西夏、唃厮罗等政权都曾部分地承袭了吐蕃王朝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宗教制度,并在官私文书中使用吐蕃文,吐蕃语也成为晚唐五代直至北宋时期河陇西域地区各部落、政权之间的通用语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