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写的大都是妖狐神鬼的故事。他在自序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鲁迅先生也曾评《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可见他写《聊斋志异》,是为了寄托他的爱憎、理想,发泄胸中的孤愤,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努力。 《聊斋志异》主要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封建吏治问题。封建社会发展到晚期,已是百孔千疮,吏治的腐败,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用蒲松龄的话说,就是“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这类作品不胜枚举,《梦狼》、《席方平》、《促织》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第二类反映的是科举问题。在蒲松龄看来,封建社会提倡的所谓“学而优则仕”根本就实现不了。考官大都不学无术、黑白颠倒、嗜钱如命,如《叶生》、《王子安》等。第三类反映的是婚姻爱情问题。蒲松龄用笔从多方面反映了妇女问题,如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妻妾制带来的家庭不和、嫡庶之争。更可贵的是他创造出了众多的朦胧地渴望着自由的青年妇女形象,如《青凤》、《婴宁》、《鸦头》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