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灸法(第2版)》:治疗·养生·保健唐?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重视灸法,他在《千金方》上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疬瘟疟之气不能著人”。目录第一章 灸法概论第一节 针灸医学简史第二节 灸法的发展概况第三节 历代医家对灸法的论述一、灸法,不论虚实寒热,无所不宜二、热病不可灸三、热病也可以灸四、针、灸、药要因病而施第二章 灸法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与分类一、什么是灸法二、灸法的分类第二节 灸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功用、主治一、灸法的适应证二、灸法的禁忌证三、灸的功用及主治第三节 施灸壮数及疗程第四节 灸的原料及制法一、艾绒的制法二、艾卷的制法三、艾炷的制法第五节 施灸时的感传一、感传与嗜热点二、古今医家对施灸感传的发现与研究第六节 施灸应注意事项第三章 常用灸法及技巧第一节 直接灸法一、化脓灸(重直接灸)二、非化脓灸(轻直接灸)第二节 间接灸法一、隔姜灸法二、隔蒜灸法三、隔附子饼灸法四、隔盐灸法第三节 温针灸法第四节 艾卷灸法一、实按温热灸法二、悬起温和灸法三、温灸器灸法第五节 其他灸法一、烧灯火灸法二、天灸三、电热灸第四章 保健灸法第一节 保健灸法概述第二节 保健灸的实效第三节 保健灸的方法和主要穴位一、大椎二、风门三、身柱四、脾俞五、肾俞六、中脘(太仓)七、关元(丹田)八、曲池九、郄门十、足三里十一、阳陵泉十二、三阴交第四节 保健灸的配穴处方第五章 经络和穴位第一节 经络一、经络的含义二、经络的命名三、经脉的循行部位四、脏腑经脉的分布规律五、经脉的循行规律六、经脉的循行程序七、脏腑的表里关系八、脏腑经脉的属络关系九、表里经脉交接十、手足经脉相传十一、十五(六)络脉十二、奇经八脉十三、经络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二节 穴位一、特要穴二、划经点穴的方法三、分部取穴表四、经穴的主治原则附5A十四经脉简要穴分寸歌第六章 常见病的治疗配穴法一、常见症状及杂病二、呼吸系统疾病三、循环系统疾病四、血液系统疾病五、消化系统疾病六、神经系统疾病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八、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九、运动系统疾病十、地方病十一、外科及皮肤科疾病十二、妇产科疾病十三、儿科疾病十四、五官科疾病十五、艾滋病、早老性痴呆附 6A用直接灸法防治乙型肝炎、艾滋病、恶性肿瘤一、乙型肝炎二、艾滋病三、恶性肿瘤第七章 灸法医案一、内科疾病二、外科疾病三、妇科疾病四、儿科疾病五、五官科疾病……第八章 名灸介绍第九章 灸法医话第十章 灸法的科学研究进展参考文献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