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土地,看见茶《茶道新生活》系列丛书,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份延展。她定位为“中国茶源人文地理”第一书。和你翻开另一种可能:回归---我们致力于回到产茶的每一片小产区,将生长茶、与茶共生、与茶共创的山、水、人、器、物、历史、传说、民族风物勾勒给爱茶爱生活的你---回归土地,看见茶---感受茶和茶背后那些来自大自然的来自土地的有温度的故事。本期《茶源地理》来到潮州,我们努力地在潮州寻找一个地方,一个最潮州的地方,摆一道最潮州的工夫茶席。工夫茶一词,载于清朝俞蛟所著的《梦厂杂著》:“工夫茶烹制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有精致,炉形如截筒。”是为红泥炉。红泥炉为潮州本地红泥精制而成,古代用以温酒,潮州人用来煮茶。下半部有格,用绞积木、乌榄核作炭,通风束火,使用甚便。上置煮水用砂铫,枫溪产,俗称“茶锅”,用砂泥做成,砂铫提梁轻巧,容量大,且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正所谓火煮山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