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幼儿课堂——社交退缩的表现和原因 社交退缩的表现 社交退缩行为是幼儿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经常表现为被动退缩、容易忧伤、缺乏领导能力、不敢正眼对人、爱脸红、说话结巴、咬指甲、喜欢单独活动、活动量少、易无目的闲逛等。这种行为如不加以矫正,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懦弱等不良性格,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社交退缩的原因 1. 先天因素 小部分孩子的退缩行为与先天气质有关,表现为一出生适应能力就差,如难以很快形成生物规律,在新环境中特别拘谨;长大后不愿意与人接触,不爱参与集体活动,缺乏好奇心,适应新环境或新事物的过程艰难而缓慢。 2. 后天因素 导致孩子退缩行为的后天因素有很多,如孩子出生后经常整天被关在家里,总是独自一人玩耍,很少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包办代替,过度呵护、迁就,使孩子的适应能力无从发展,只能采取逃避方式,这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不愿意去幼儿园。 3. 环境因素 如果父母本身害羞、内向,则子女往往也会有此倾向,尤其是在遗传或体质方面已经有害羞倾向,而又生活在互动较少的家庭环境中时,更容易使小孩变得很害羞。父母本身的社交较少,在无形中会剥夺和限制孩子与别人接触的机会。 家长幼儿课堂——如何矫正孩子的退缩行为 1. 给孩子提供交往机会 首先家长要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在家接待客人,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工作,如给客人送茶水和糖果等,鼓励孩子回答客人的问题;买东西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道谢、告别等。在给孩子提供交往机会的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循序渐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3 ~ 6 岁的孩子爱提问、爱模仿、爱做游戏、喜欢争着做事,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家长如果事事代劳,就会剥夺孩子发展的机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心理。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如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自己整理玩具、图书等。孩子做得对,要给予肯定表扬,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除了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外,还应该鼓励他们下次做好。 3.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要让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向同伴学习是孩子的重要学习途径。在群体中,孩子会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他的行为。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得到同伴的肯定,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他自主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在玩耍中孩子之间产生的友谊或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社交问题,增强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4. 尽量少批评指责孩子 家长要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和孩子交谈、沟通,采用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坚持从孩子行为中去寻求好的一面并加以肯定,比如:孩子帮家长收拾碗筷打碎碗时,不要责骂孩子,而应该从孩子主动帮助家长、热爱劳动和具有责任感上去加以肯定和赞扬,然后再教他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反之,就很容易让孩子因为自卑而变得害羞胆怯。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