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鲸二手书店
淘二手好书+回收闲置图书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
[美]奥森·斯科特·卡德 |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65947
原价: ¥29.00
销售价:¥40.15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分类 文学理论
作者 [美]奥森·斯科特·卡德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图书简介

译后记近日,受邀参加了重庆大学李广益老师筹办的“中国科幻文学再出发学术工作坊”研讨会,受益良多。由美国学成归来的李广益老师将研讨会起名为“某某工作坊(Workshop)”,应是深谙美国科幻作家文化之道。在北美大陆,以“号角”、“号角西”等为名的著名作家工作坊大行其道,均举办了多年,培养了大量科幻作家,丰富了科幻文学的创作花样。该书的作者卡德也是常年活跃于这些工作坊中的一员。应该惭愧地说,对于业已成熟的西方——抑或是英语世界的科幻与奇幻文学来说,我们中国的科幻界才刚刚学会直立行走。我们中国出了世界闻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他的作品《三体》的英译本恰在这个月由美国老牌科幻文学出版商托尔出版社出版,译者是雨果奖得主——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我们期待带着东方风味的“双刘烩”能给一成不变的英语科幻世界带来些许涟漪;我们又有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刊物《科幻世界》,虽然在纸媒日益萎缩的今天,《科幻世界》销量下滑,但至今它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培养着中国科幻事业的后备力量;我们还有代表华语科幻力量的银河奖和星云奖……那么,以上种种表象,我们中国科幻是不是就已然步入了美国当年的科幻“黄金时代”快车道了呢?话说回来,中国科幻比整个西方又落后了几十年。中国科幻文学作品的选稿标准尚还停留在以一家杂志(《科幻世界》)为主要定义的阶段,这和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编辑约翰•坎贝尔用《惊人故事》刊物“绑架”美国科幻仿佛;中国的科幻作家队伍主要以理工科人员为主,与美国当年不出其右,以中国的“阿西莫夫”——工程师刘慈欣为代表的“硬科幻”作家仍然活跃于科幻文学创作领域;在社会团体方面,中国科幻界成立了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而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也恰恰在一九六六年成立……历史总是相似的。本书的作者卡德成长于“黄金时代”,是看着“阿西莫夫们”的小说长起来的一代,文科出身的他致力于破除坎贝尔的“科幻原教旨主义”,立在开拓创新。所以他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了实验性科幻小说,他自己也在不断地创作实践。在中国,新生代作家韩松和更新代作家陈楸帆也在用实际行动写作尝试,且做得不错。所以,中国科幻文学也许很快就会迎来西方当年姗姗来迟的“新浪潮”和“赛伯朋克”转型风大潮。好了,说了这么多对中国科幻事业的展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吧。这是一本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的写作教程,当年登上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亚马逊网站上的五星好书……如此的广受欢迎一方面证明了以《安德的游戏》等作品成名的作者卡德很有读者号召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包括了科幻在内的幻想文学领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是多么有市场。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科幻领域,“黄金时代”的作品辉煌一去不复返,电视机和电影等新媒介的普及与市场化应用让曾经的刊物和图书不复当年之勇,同时,以新媒介培养起来的新一代读者群体继续充实、紧实着旧有群体,因此,科幻迷不是“黄金时代”那一小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了;科幻文学领域的新写法、新思路开始多如牛毛起来,奇幻文学和科幻文学又不断地交相辉映、你中有我;原创科幻影视剧繁荣发展的同时,经典科幻小说的改编电影已蔚然成风,一大批看“黄金时代”长大的好莱坞演职人员开始大刀阔斧地制作他们心中的科幻经典,因为他们赶上了好年景——电脑虚拟技术的运用成熟和好莱坞的再全球化,科幻电影的光怪陆离是最符合大片主义的强势产品……在如此氛围中,卡德创作了这本写作教程。如今,距那个不是乔治•奥威尔虚构出的一九八四年已经过去了整三十年,这本写作教程的受益者在美国科幻文化的各个领域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么在中国呢,“科教兴国”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巨大科幻文化者潜在存量正蓄势待发,他们有热情、有力量,但缺乏经验,这本不算过时的书也许将是他们的指路明灯。最后,感谢几位提供帮助的朋友。首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岩教授和重庆大学的李广益老师,他们的大力推荐为本书中文版的最终问世提供有力基础;还有科幻迷王梓涵先生,他高水平的英文能力为本书添砖加瓦;美国的赵如汉(北星)老师、香港的张峰(三三丰)老师、重庆的秦建(萧星寒)老师等人都热情洋溢地为本书填补漏洞,在此一并感谢。还有早年在未名和水木等论坛上登载的本书之不完整草译本,其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并成为该译本的底子,感谢它幕后的翻译团队们。译者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阅读更多

相关推荐
更多低价好书购买/书籍回收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
在线客服
了解更低购买价格、或有疑问需要帮助,可以找小鲸鱼噢~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