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人气嘻哈入门系列“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辑! 1970年代诞生至今的嘻哈史,100张唱片指南 8部影片指南 6个专栏。 一位从嘻哈黎明期一路听过来的人气作家,一位在摇滚音乐节上骨折后除了嘻哈之外其他什么音乐都听不了的大学教授,带你翻越嘻哈的高墙,让你彻底走入嘻哈这种文化,“现在开始也不晚!” 本书所涉音乐播放详情请见译后记。边读边听,乐趣何止倍增。 长谷川町藏(Hasegawa Machizo),生于1968年,成长于不良少年团全盛时期的东京“脏南”——町田市。从电影、音乐相关专栏到小说,以作家身份在跨流派的领域里hustle不辍。个人著作包括《原声国度:通过原声音乐看电影》(サ?ン?ト?ランド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で観る映画,洋泉社,2017)、《我们的未来一定会》(あたしたちの未来はきっと,taba books,2017)等,合著作品包括《美国年轻人》(ヤング?アダルトU.S.A.,DU BOOKS,2015)等。 大和田俊之(Ohwada Toshiyuki),生于1970年,represent神奈川,成长于最终没能发展成瘸帮和血帮的本地暴走族驱车狂飙的日本“西海岸”——湘南。博士(文学)。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教授。2011年drop下个人著作《美国音乐史:从黑脸滑稽戏到嘻哈》(アメリカ音楽史——ミンストレル·ショウ、ブルースからヒップホップまで,讲谈社选书Metier,第33届三得利学艺奖获奖作品)。合著作品包括《说唱反映着什么?》(ラップは何を映しているのか,每日新闻出版,2017)、《村上春树的100首》(村上春樹の100曲,立东舍,2017)等。 译者简介 耳田(a.k.a. mimida),生于1980年代,represent“town-B”。在柏林自由大学攻读日本学。螳臂制作(town-B Productions)主创兼执行总监。SUBJPOP联合主创。前媒体人。 引 言丨翻越嘻哈的高墙 第一章 嘻哈的诞生 1 街区派对时期 嘻哈并非音乐? 从牙买加到布朗克斯 碎拍至上主义 搓盘和说唱的诞生 主角原本是舞者和涂鸦写手专 栏 #01丨意指——关于“意指的猴子” 2 旧派时期 最早的热门说唱金曲 嘻哈和新浪潮 非洲王班巴塔的降临与电音 嘻哈和高科技舞曲、浩室乐的关系专 栏 #02丨非洲未来主义 唱片指南 #01丨旧派—电音时期 第二章 东海岸 1 第二代的登场 极坚唱片的兴盛 小兽孩和里克·鲁宾 犹太人与嘻哈 2 用采样制作音乐 被错用的鼓机 爵士和嘻哈的相似之处 嘻哈和后现代主义专 栏 #03丨采样和版权专 栏 #04丨非洲=亚洲的想象力 3 说唱到底在说些什么? 说唱是游戏 地域纷争和世代纷争 4 全民公敌和母语联盟 共通点是亚文化文艺青年 群众的支持高于原创 全民在同一律动下 唱片指南 #02丨东海岸 第三章 西海岸 1 匪帮说唱登场 作为“踏绘”的匪帮说唱 冰T和N.W.A 听众群是白人 暴力和女性歧视是其宿命? 将“现实”影像化的都市——洛杉矶 2 匪帮说唱的声音 汽车社会的嘻哈 声音面的拓宽和歌词的多层次化 政府管制和东西对抗 史上最大的beef 究极的音响系=德瑞医生专 栏 #05丨beef的历史 3 西海岸的地下嘻哈界 在日本也很火的墨系说唱 拉丁裔与嘻哈 唱片指南 #03丨西海岸 第四章 嘻哈与女性 女性说唱歌手的存在 女性说唱歌手的四种类型 第五种类型是“文艺女子” 歌词里的女性专 栏 #06丨押韵和诗的传统 第五章 嘻哈,向南 1 嘻哈灵魂乐 从新杰克摇摆乐到嘻哈灵魂乐嘻哈灵魂乐的革新性 嘻哈才是黑人音乐的正统 新的据点,亚特兰大 2 提姆巴兰的声音革命 泰迪·莱利前往弗吉尼亚 BPM及高音声部的变化 “作者”的登场和第二线的复活 五十年一次的革命 3 南部的时代 史威兹·毕兹和非裔古巴人 疆域接壤的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南美洲 游戏规则变了 南部势力牵引乐坛 慢速重混和回响 回归南部的嘻哈 唱片指南 #04丨嘻哈灵魂乐—南部 第六章 嘻哈与摇滚 “跳出去”还是“跳进来”? 嘻哈对世界的贡献更大? 嘻哈不存在“内在面” 摇滚是个体,嘻哈是场域 摇滚是纯文学,嘻哈是推特 侵蚀摇滚最后的圣域 嘻哈的内省化 所有的流行音乐都将成为民歌? 影片指南 #01丨嘻哈的影像作品 第七章 嘻哈的欣赏方式 嘻哈就是《少年JUMP》 嘻哈就是职业摔角 嘻哈就是搞笑艺能 世界的嘻哈化 唱片指南 #05丨嘻哈进入2010年代 后 记丨保持住这样的劲头啊,嘻哈界 索 引 译后记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