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旨在使纷繁复杂的资料数据相互关联,深入剖析李斯特其人其作,尽量做到理性探析、以理服人。此外《论音乐教育》还在于昭示人们:无论出于任何原因,人们都应至少尝试重新审视自己的先人之见。没有破除规框、敢于创新的勇气,就无法开启音乐殿堂的大门,无法洞悉音乐创作的奥妙。 初版前言再版前言(I)有关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学的概念与内涵(2005)引言一、“音乐教育学”缕析1.音乐2.教育3.音乐教育4.学5.音乐教育学二、音乐教育学建立的范例1.裴斯塔洛奇的贡献2.费弗尔的贡献3.涅格里的贡献结语音乐教育学与人学(2005)音乐教育学与哲学(2006)(Ⅱ)有关音乐、音乐教育及其改革人本教育,乐本审美——音乐教育向何处去?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异存同,呈奇竞秀(2004)音乐的功能与音乐教育(1999)一、物理作用与生理作用二、音乐的心理作用1.振奋与松弛2.开放与控制3.专心与散心4.运动身心5.诉诸情感与理智6.悦人与育人7.促进认识与想象8.反映现实和超脱现实三、超脱自我,溶入大我四、面向实际,面向社会1.电影音乐、戏剧配乐、舞蹈音乐、体育音乐等2.家庭音乐、社交音乐、节庆音乐等3.劳动时的背景音乐4.广告音乐5.政治音乐6.宗教音乐7.治疗音乐五、“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和“通过教育掌握音乐”关于音乐教育的改革一、音乐德学与音乐美学的统二、音乐教育作为科学、艺术和人学的统三、走向源泉和走向未来的统四、音乐教育改革的先例和关键(Ⅲ) 有关音乐的审美和精神的审美(Ⅳ) 有关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Ⅴ) 有关奥尔夫和科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Ⅵ) 有关合唱与钢琴教学(Ⅶ) 踏着前辈光辉的足迹前进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