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当代的历史,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从这历史中走过来,我们曾经竭尽绵薄参与推动这历史,又都身不由己被这历史所推动。我使我们在研究中产生特殊的亲切感又产生特殊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们更看清、看懂这历史。 根据前两集的体例,《末编》仍分为两辑:“党史札记”和“往事琐忆及其他”。《回顾:五年和八十年》是对九十年代后期并上溯到五四以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历史的回顾,《一个希望》提出了近现代史料整理编辑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故归人“党史札记”一辑。“往事琐忆及其他”一辑,收入了五篇文章。前三篇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其中《我在清华的三年》是他很花了些功夫写的。《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是他八十年代写的一篇书稿提纲,提纲设计的框架相当完整。据孙小礼教授说,龚育之同志当时准备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因另有工作而搁置。提纲有些内容也关涉党史,但限于主题和体裁,不便归入“党史札记”。《物理,永恒的辉煌》是他在“物理与人类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谈到了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责任问题。文章的编排,依《二集》成例,以发表时间(未曾发表的以写作时间)为序。 龚育之(1929—2007),男,原籍湖南长沙。1929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1948年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参加工作。自1980年起先后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在学术团体的主要兼职有:中国科协常委兼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等。龚育之的座右铭:人生要有追求。我追求科学,追求革命。科学是革命的力量,革命要根据于科学。 龚育之主要论著:《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工作》(编译):《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科学·哲学·社会》;《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注释本》(主编之一);《在历史的转折中》;《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解放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负责第六、七章);《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起点》;《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在旋涡的边缘》;《龚育之论中共党史》;《龚育之文存》三卷;《党史札记》;《重读邓小平》;《党史札记二集》等。 党史札记二○○四年我的读书单关于《陈独秀往事》致靳树鹏先生毛选注释上的周作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问题——访龚育之教授在刘少奇《论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读《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所想到的陈云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写在《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新编增订本前面漫谈口述历史祝于光远九十寿党史研究:萎缩还是繁荣?(一)关于形势(二)我读党史(三)党史学界的成果(四)再谈党史学界的成果(五)领导人的回忆和自述(六)大秀才和大翻译的回忆和自述(七)各色人等的回忆和自述(八)关于自费印刷物(九)关于境外出版物(十)关于国家档案和个人档案(十一)关于党史刊物(十二)关于党史学界内外的良性互动夏明翰精神不朽《感受西柏坡》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回顾党的历史读林蕴晖《走出误区》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在历史决议中的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在决议中出现与理论界的讨论有没有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是怎样出现在十二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在精神文明决议中有了怎样的展开?十三大报告要好好写出一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十三大以后党史研究中的一股强劲思潮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建议编《胡(耀邦)选》回忆:在耀邦主持下起草精神文明决议《学哲学用哲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百年潮》创业三君子——为《百年潮精品系列》出版而作在《百年潮》精品系列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从党史看洛峰我所知道的陆定一一、初见陆定一二、科学卫生处和团结中西医三、陆定一不当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四、陆定一与双百方针的提出五、陆定一双百报告再解读六、陆定一与乐天宇事件和胡先辅事件七、陆定一与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八、陆定一与科学、高教、文艺三条例九、陆定一关于语文教学的一封信十、陆定一的最大失误十一、双百方针:从三十周年到五十周年十二、陆定一与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文明决议在《郑必坚论集》座谈会上的发言在《山高水长》座谈会上的发言《如烟如火话周扬》序《何祚庥科学思想言论集》序《宋贵伦论文集》序一个让读者更多了解领袖历史的方式一个希望——在《竺可桢全集》(一至四卷)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我的第三个上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