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为人之道。茶是与人交往中重要的一部分,待客奉上一杯清茶,包含主人的热情;商场谈判奉上一杯热茶,无形中缓和了紧张气氛…… 本书共分三篇十个章节,从茶史到茶器,从茶区到茶类,从茶艺到茶礼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有关茶的知识,将精髓的茶学知识以简明、通俗、有趣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让人了解品茗的方法与意境之后,更懂得享受茶道的美好与永恒。 本书结合当前民众对茶文化的渴求,定位于茶文化的入门与进阶。通过本书了解茶文化,丰富茶知识,在与人礼尚往来中彰显你的文化底蕴。 书中精美的图片配合优雅简洁的文字,让人不仅对茶文化了然于心,更能一步步获得更多的信息,无论是对茶叶的初步了解,还是找寻适合自己的香茗,抑或是用恰当的方式冲泡出自己喜爱的香茶…… 李洁,笔名华阳。浸润茶道十余载,爱茶好茶喜拍茶,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市,走访过国内大部分产茶区,是一位致力于茶文化、茶知识普及、推广和传播工作者。 自2000年始,自主策划与合作出版著作已有几十部。品牌图书有:《茶问健康》《喝茶有道》《中国十大名茶》《茶疗——从茶香中品出健康生活》等。 第一篇 通茶史、选茶器,文雅之风拂面而来 我国发现和利用茶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茶凭借独特的自然功 效和文化内涵,深深地融入国人的生活。从“茶之为饮”到“茶为国 饮”,悠悠的茶史诉说着茶在华夏地位的变迁。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 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第一章 悠悠茶史,品不尽的趣味 从中华茶祖神农氏“得荼”到古代茶文化的兴起,再到现代社会中茶 的普及,中国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大步向前,从上层贵族逐 渐“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神农尝百草,茶终现人间 / 3 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初现风采 / 7 隋唐五代——茶文化的首次冲浪 / 9 宋元——茶文化的二次高峰 / 12 明清——茶文化的第三次巅峰 / 15 现当代——茶文化重新焕发活力 / 18 滴滴香茶,传遍四方 / 21 饮茶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演变 / 25 第二章 精致茶具,一壶一盏总相宜 茶艺是人们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 冲、泡、饮的技巧的一门艺术。茶艺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 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茶具,为泡茶增添情调 / 30 选购茶具,要做到与茶相宜 / 34 爱茶之人必备的茶具 / 35 水为茶之母,好水育好茶 / 45 泡茶,沏出来的艺术 / 47 存茶,放出来的讲究 / 53 第三章 茶叶鉴赏,观形闻香品茶味 茶叶鉴赏需要很高的技术涵养,不仅要判断茶叶的质量,还要从茶叶 的色香味形方面鉴赏茶叶的品质。一杯好茶,色香味形都应具备,泡手必 须注意茶的这四个方面,使它们都达到合理的状态。 茶色,观茶叶六种颜色 / 57 茶味,品自然唇齿留香 / 60 茶香,嗅杯中袅袅香气 / 62 茶形,赏别致优雅形状 / 64 第二篇 看茶区,言茶类,浓郁茶气扑鼻而香 想系统地了解我国茶的情况,必须先从茶区及品种分类入手。我国幅员 辽阔,各地区因气候、温度、土壤等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茶,每个茶区都 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茶。让我们一起领略茶叶之乡的浓郁茶香吧。 第四章 四大茶“金刚”,茶区错落有致 我国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广泛,东起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 西藏自治区的易贡;南起海南岛的榆林港,北到山东省的荣成县,全国21个 省将近1 000多个县市有茶叶的生产基地。根据我国茶叶的分布概况,我国茶 区可以分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以及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古老的茶区闪烁着多重的色彩 / 70 华南茶区,茶树生长最“舒适”的地方 / 73 江南茶区,中国产茶区的主力军 / 76 江北茶区,绿茶钟情之地 / 78 第五章 十大茶“元帅”,引领风潮 我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 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我国十大名茶 就是浩如烟海的茶叶中的珍品。 西湖龙井,茶中绝美的“佳人” / 81 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自天然 / 85 信阳毛尖,翠绿的精品茶 / 89 君山银针,直立不屈的茶君子 / 93 黄山毛峰,神奇之山的神奇之茶 / 96 武夷岩茶,东南秀甲中的极品 / 100 安溪铁观音,冠绝全国的茶王 / 104 庐山云雾,汉代千史名扬内外 / 107 祁门红茶,香名远播的“红茶皇后” / 110 六安瓜片,“甘香润吻喉”的“茶王” / 114 第六章七路“英雄”,一览天下茶类 茶叶的种类很多,有以摘采时间、产地、色 泽、味道、形式等多种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