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癖心理学》是一本通俗心理学读物。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揭示怪癖的真相:完美主义、洁癖、强迫症、多重人格等,所有的怪癖都是内心欲望的投射。 《怪癖心理学》使用了大量精彩案例,讲述尼采、叔本华、荣格、王尔德等天才人物是如何为怪癖所苦,又是如何将这些怪癖作为自己的阶梯。教会我们正确面对自己的多面性,让人生更加从容和完整。 冈田尊司,1960年生于日本香川县,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作家。中途退学于东京大学哲学系,后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院,在京都大学医学院高等脑科学讲座神经生物学教室、脑病态生理学讲座精神医学教室从事研究工作。现任职于京都医疗少年院,并担任山形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现代人的心理危机。主要著作有《边缘性人格障碍》《亚斯伯格症候群》《抑郁及精神障碍》《人为什么会失眠》《动摇世界的潜规则》《人格障碍》《了解孩子的“心病”》《悲伤的孩子们》等。译者颜静,女,1987年生于山东。 序言:你的影子操纵着你 每个人都有异常心理/001 “异常心理”不等于“精神障碍”/002 异常心理所传递的真相/004 第1章 恐怖的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异常心理的入口/002 无法接受妥协与模糊/004 三岛由纪夫的完美主义/005 无法释放本能/006 完美主义的悲剧《黑天鹅》/007 潜藏在完美主义下的病理/009 喜欢反复做同一件事的孩子/011 优秀白领为何反复卖淫/012 洁癖和饮食障碍/015 抹不掉的伤痛/017 印在心底的心理暗示/019 甘地的故事/022 完美主义与不洁恐惧/025 导致死亡的病态性完美主义/027 为何在成功的顶峰选择死亡/029 扔掉完美主义吧/033 即使满身泥垢也坚强生存/034 第2章 潜藏在身上的罪恶快感 被犹如麻醉般的快感控制时/038 欺侮、家庭暴力或虐待容易上瘾/041 虐待和欺侮是罪恶的温床/043 沉迷于怪异行为的儿童/045 过度饮食症与偷窃癖/048 快乐电流一旦接通便持续循环/051 说谎的快感/053 裸露是舒爽的/055 一个人的性爱/058 他人的不幸是蜜味的/061 罪恶哲学家巴塔耶的色情社会学/064 颠倒错乱的孩童经历/066 因不被爱而生“恶”/071 蹂躏弱者的快感/072 施虐症/075 摆脱罪恶的反复循环/079 第3章 从内心走出来的敌人 妒恨招致不幸/082 夏目漱石的被害妄想症/084 不存在无意义的偶然/087 过度敏感造成幻觉/089 被同伴排斥后/091 “大家都在离我远去”/093 绝对自我的陷阱/095 偏执分裂和抑郁/097 自恋性防御/100 是性欲还是支配欲?/102 只爱朋友妻的罗素/105 缺爱和自卑感导致病态的自恋/108 为什么无法阻止伴侣虐待孩子/111 嫉妒是人类情感中最强烈的心理/113 支配欲“中毒”/115 有色眼镜下的“问题儿童”/117 第4章 你被相反心理所愚弄 李尔王的悲剧/120 人会同时持有两种相反的心理/122 逆反心理/124 乖孩子常有“邪恶”的想象/127 与其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如顺其自然/129 何谓倔强、矫情?/131 就爱唱反调/134 不听话的孩子/137 逆反心理容易导致嗜虐性和解离症/140 第5章 你身体里的另一个你 脱离自身的另一个自己/142 从恶魔附身到癔症/144 “心理分析”的诞生/146 两种强迫观念――“固执观念”和“固着”/149 人有情结,情结也拥有我们/151 无意识现出原形/153 从自身经历中学习“心病”的荣格/155 拥有双重人格的荣格/158 第二人格是精神的“避风港”/162 改正强迫观念的方法/164 消除心理创伤的方法/167 第6章 只爱玩偶 玩偶之家/170 同一性扩散的时代/173 被遗弃的“玩偶”叔本华/175 被母亲当作玩偶的孩子/178 自恋者过于纯粹的爱情/180 自恋的人嫉妒深/183 被当作女孩养大的王尔德/185 “好孩子”的危险/188 为什么杀掉自己的孩子/189 杀掉亲生儿子的悲剧/191 悲剧背后的父母心及责任感/193 奉献的对象也是“另一个我”/195 失去依恋对象的悲伤/198 无法舍弃的人和物/200 依赖症/202 第7章 罪恶感和自我否定的深渊 恋母情结/204 酒精依赖症的背后/206 尼采为何一定要杀掉上帝/209 害怕“黑狗”的海明威/213 急于求死的冲动/215 潜藏在异常心理中的罪恶感/217 为何害怕得到幸福/220 另有隐情/225 自我否定的陷阱/226 试图用金钱购买友情的心理/227 痴迷“牛郎”的人/229 隐藏在依赖欲望背后的爱情饥渴/231 不惜出卖肉体的心理/233 半求半不求的自杀心理/235 不需要完美的人生/238 为何完美主义与自我否定有关/240 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242 为了幸福的人生/245 结语:异常心理的根源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