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规划教材·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系列:大学化学实验(3)》是工科大学基础化学课程体系安排的最后一门实验课程,是化工、食品、材料、生物、环境等有关专业的实验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为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以《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Ⅰ)》和《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Ⅱ)》为基础,为着力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开设的综合型、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新颖,大多源于教师科研成果。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分析仪器在科学研究与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一篇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第一章电位分析法1.1电化学分析法概要1.2电位分析法原理1.3参比电极1.4指示电极1.5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直接电位法1.6电位法应用——测定溶液的pH1.7电位滴定法第二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2.1概述2.2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应用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3.1概述3.2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3.3红外光谱仪结构及样品制备3.4红外光谱应用第四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4.1概述4.2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4.3原子发射光谱仪4.4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5.1概述5.2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5.3原子吸收光谱仪5.4干扰效应及其抑制5.5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技术第六章气相色谱分析法6.1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6.2气相色谱分析基本理论6.3气相色谱仪6.4气相色谱分析法分离条件的选择6.5气相色谱分析应用第二篇仪器分析实验实验一醋酸的电位滴定实验二水中微量氟的测定实验三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Fe含量实验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苯酚含量实验五聚苯乙烯膜和醇系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实验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毛发中的锌实验七流动相速度对柱效的影响实验八醇系物的分析第三篇综合型及设计性实验实验一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混凝性能测试实验二氮化硼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实验三工业木素化学改性及改性产物絮凝性能测试(设计实验)实验四硼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其表征实验五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分析实验六安息香及其氧化重排产物合成及表征实验七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测定及其应用实验八电石渣制备硬硅钙石晶体实验九硫酸钙晶须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实验十氢碘酸和碘化亚铜的制备及其表征实验十一分子蒸馏技术分离纯化辣椒红色素实验十二电石渣制备多种晶形碳酸钙实验十三粉煤灰处理工业选矿废水中黄药的实验研究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