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战区》是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是常芳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以1938年春天台儿庄大捷之前的临沂阻击战为背景,通过沂蒙山区一个村庄的抗战,再现了一曲家国蒙难、民族危亡之时慷慨赴死的激昂悲歌。 南沂蒙县的大庄园主鹿邑周对革命和战争深恶痛绝,他的大儿子鹿镐其早年因秘密参加了共产党组织,在新婚之夜一去不返。抗战爆发后,他在上海读书的小儿子鹿镐维带着女朋友回到家乡躲避战祸。但不久之后,随着日军战机在南沂蒙县上空投下的炸弹,平静的乡村由此卷入了战火之中。在不得不面对的战争面前,鹿家父子被迫选择了战争,在英国传教士的帮助下买来枪支,成立了沂河抗敌自卫团。这支由佃户、铁匠、羊倌、油坊伙计、地主少爷、俄国流亡贵族组成的抗日队伍,与南沂蒙县的共产党游击队,以及其他抗日武装一起,配合海军陆战队、国军第59军,开始了与日军的殊死之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小说避实就虚,在平静的叙述中,首次真实还原抗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图景,触摸人性的幽微隐秘,并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升华出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与家国情怀。被评论界誉为是一部开辟抗日叙事新思路、刷新了人们对主旋律抗战小说理解的小说,是近年来抗战题材军事文学的突破之作。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