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ISO9000标准变化,本书对第2版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全书分为3篇16章:第1篇为ISO9000族;第2篇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3篇为组织贯标与认证及认证后深入贯标的有关问题。本书准确介绍和详细解释了2015版ISO9000、ISO9001标准(ISO9004由于本书交稿时尚未发布新的版本,故未做特别修订);针对理解新标准以及贯标和认证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并提出了作者独到的、经实践验证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对获证后组织如何深入贯标、提高绩效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思路和指导;浓缩介绍了ISO/TS16949标准及相关手册的精华内容;独立设置了卓越绩效模式一章。 ISO 9000丛书序言第3版前言第1篇ISO 9000族概要第1章ISO 9000族概论1.1ISO 9000族的定义1.2ISO 9000族的构成1.3ISO 9000族的发展沿革1.3.1ISO 9000产生的背景1.3.2ISO 9000族的制定、修订情况1.3.2.187版1.3.2.294版1.3.2.32000版1.3.2.42008版1.3.2.52015版1.4ISO 9000的兴起和发展1.4.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4.2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4.3ISO 9000族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标准1.4.4我国质量体系认证的发展1.4.5ISO 9000热的由来1.4.6ISO 9000发展的特征1.4.7ISO 9000与TQC第2章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2.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1.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2.1.2组织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的实施要点2.2领导作用2.2.1领导作用的概念2.2.2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原则的实施要点2.3全员参与2.3.1全员参与的概念2.3.2组织贯彻“全员参与”原则的实施要点2.4过程方法2.4.1过程方法的概念2.4.2组织贯彻“过程方法”原则的实施要点2.4.3过程管理的系统方法2.4.4组织贯彻“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实施要点2.5改进2.5.1改进的理念2.5.2改进的方法2.5.3组织贯彻“改进”原则的实施要点2.6循证决策2.6.1循证决策的概念2.6.2组织贯彻“循证决策”原则的实施要点2.7关系管理2.7.1关系管理的概念2.7.2组织贯彻“关系管理”原则的实施要点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3版目录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3.1概述3.1.1ISO 9000:2015版标准的结构及内容3.1.2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3.1.3范围3.2基本概念和质量管理原则3.2.1总则3.2.2基本概念3.2.2.1质量3.2.2.2质量管理体系3.2.2.3组织的环境3.2.2.4相关方3.2.2.5支持3.2.3质量管理原则3.2.4质量管理体系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2.4.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3.2.4.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3.2.4.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其他管理体系和卓越模式3.3术语和定义3.3.1概述3.3.1.1ISO 9000:2015术语和定义的修订情况3.3.1.2术语的重要性3.3.1.3学习术语和定义的要领3.3.1.4概念关系及其图示3.3.2术语及概念关系3.3.2.1有关人员的术语3.3.2.2有关组织的术语3.3.2.3有关活动的术语3.3.2.4有关过程的术语3.3.2.5有关体系的术语3.3.2.6有关要求的术语3.3.2.7有关结果的术语3.3.2.8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的术语3.3.2.9有关顾客的术语3.3.2.10有关特性的术语3.3.2.11有关确定的术语3.3.2.12有关措施的术语3.3.2.13有关审核的术语第2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第4章组织的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1识别和确定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因素4.1.2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的理解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1相关方4.2.2确定相关方及其需求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4.3.1确定范围4.3.2形成文件的信息4.3.3关于不适用的要求的删减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总则4.4.2过程的识别和确定4.4.3不适用要求的说明4.4.4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关系4.4.5确定过程控制准则和方法4.4.6确定和提供过程所需资源4.4.7确定过程职责和权限4.4.8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评价4.4.9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持续改进的机会4.4.10必要范围和程度的形成文件的信息第5章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与承诺5.1.1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质量方针5.2.1质量方针制定、评审和保持的要求5.2.2沟通质量方针5.2.3质量方针示例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5.3.1总要求5.3.2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5.3.3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沟通和理解第6章质量管理体系策划6.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6.1.1确定应对的风险和机遇6.1.2应对措施的策划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在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上建立质量目标6.2.2质量目标如何实现的策划要求6.2.3质量目标示例6.3变更的策划第7章支持7.1资源7.1.1总则7.1.2人员7.1.3基础设施7.1.4过程运行环境7.1.5监视和测量资源7.1.5.1总则7.1.5.2实施方法和控制要求7.1.6组织的知识7.2能力7.3意识7.4沟通7.5形成文件的信息7.5.1总则7.5.2编制和更新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第8章运行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1策划和控制的基本考虑8.1.2策划和控制的内容8.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2.1顾客沟通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8.3.1总则8.3.2设计和开发策划8.3.3设计和开发输入8.3.4设计和开发控制8.3.4.1设计和开发活动结果要得到明确规定8.3.4.2设计和开发评审控制8.3.4.3实施验证8.3.4.4实施确认8.3.4.5对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确定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8.3.5设计和开发输出8.3.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8.4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总则8.4.2对外部供方的控制类型和程度8.4.3外部供方的相关信息8.5生产和服务提供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5.2标识和可追溯性8.5.3顾客或外部供方财产8.5.4防护8.5.5交付后的活动8.5.6变更控制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8.7.1不合格的控制8.7.2不合格控制的形成文件的信息第9章绩效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9.1.2顾客满意9.1.3分析和评价9.2内部审核9.2.1内部审核的概念及目的9.2.2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实施9.3管理评审9.3.1管理评审的策划和实施9.3.2管理评审输出9.4绩效评价第10章改进10.1总则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1不符合的应对10.2.2保持文件化信息10.3持续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