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是关键的要素配置市场,连接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良现 象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如失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农民工问题以 及大学生就业难等。许多学者从劳动力总量过剩以及城乡分治的就业 制度等宏观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这一研究思路基于制度分 析,通过总量描述经济现象,提出的政策建议多有雷同。孙妍的《中国劳 动力市场结构解析》基于产 业组织理论,着力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分析,从结构的角度解释当前 劳动力市场绩效低下以及种种不良市场行为的成因,进而通过结构、 行为以及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劳动力市场的绩效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书首先分析了从行业角度进行劳动力市场 结构研究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内生优势的双边垄断”这一理想的 劳动力市场结构。而后选取行业数据,分别对我国行业劳动力市场的 买方势力与卖方势力进行了测量,并通过双方市场势力的对比,发现 行业问劳动力市场结构的重大差异。 研究发现,劳动力卖方市场势力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状 况及其所在行业的属性,处在政策性垄断行业中的劳动力,基于对行 业垄断利润的分享以及“内部人”的管理体制,加之人力资本价值可 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使其市场势力明显。相反,竞争越激烈的行业, 劳动者市场势力越薄弱,并且户籍因素依然弱化着劳动者的市场力 量。对于劳动力买方,其垄断力量来源于国有就业作为大买方所形成 的市场势力以及劳动供求关系失衡所赋予雇主的买方势力。经过对劳 动力供求双方市场势力的对比,发现以上两种形式的买方垄断分别涵 盖了国民经济不同行业,因此提出我国为“双重买方垄断”的劳动力 市场结构。 最后,本书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行为和绩效结果进行了 简单分析。结论是国有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形成了国有单位的内 部劳动力市场以及垄断性的劳动力供给,相当于对劳动力实施了后向 一体化,其直接后果是国有就业劳动力市场的封闭和狭窄,以及挤出 效应所导致的非国有就业劳动力市场的拥挤。这不仅形成劳动力市场 的所有制分割,使社会公平以及就业扩张受到影响,并且强化了非国 有就业领域的买方垄断势力,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现出明显的“强资 本、弱劳工”格局。与此同时,供求失衡型买方垄断则造成了劳动力 市场的过度竞争,使劳动力价格低水平徘徊、人力资本投资受阻,消 费需求受到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劳动参与率居高不下,最终使 经济增长受到影响。对比理想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本书提出弱化劳动 者外生市场势力、打破国有就业的封闭性、激活工会职能、加强人力 资本投资以及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中间层组织,形成信息一技术一保障 三层次的市场运作机制等手段是平衡市场势力,营造健康有效的劳动 力市场的重要途径。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运用微观及 中观分析方法,基于 产业组织理论,从市场结构角度解释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种种不 良现象及其绩效影响,进而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第二,基于我国 大规模、大范围劳动力流动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尝试从行业 角度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进行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提出了“双重买 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格局;第三,鉴于对市场结构的研究多是针对 卖方所进行的单边研究,本书尝试对劳动力买方市场势力进行测量, 实现了对劳动力供求双方市场势力的量化分析与对比;第四,构建了 理想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基于内生优势的双边垄断”,从而为劳 动力市场绩效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