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富有趣味性的美国法律通史,蕴含了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教授五十多年的学术积累,大师执笔,幽默机智,点评独到,是对两百多年美国法律精华的生动总结提炼。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司法裁判机构,堪称美国政治生态中的“罗马教廷”,它拥有解释美国政治《圣经》——《美国联邦宪法》——的权力。作为“教皇”的首席大法官主持总统的宣誓就职典礼,正似中世纪的教皇为国王加冕,而这九位“红衣主教”在总统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激情演讲中端坐正中,冷眼旁观鼓掌欢呼而无动于衷,这所有的政治现象都令人感慨。然而它之所以引起大洋彼岸我们持续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这座恢宏壮丽宫殿里的九位老者在美国宪政架构中的角色,更因为美国最高法院自身的传奇历史。那个曾经在党政漩涡中挣扎的最高法院,经过马歇尔的拯救,从岌岌可危弱小无助的“最小危险部门”,最终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暴风眼,发展历程曲折跌宕引人深省。毫无疑问,了解美国最高法院是读懂美国法律史、理解美国宪政的极重要的部分,施瓦茨先生在本书中开立了数个有关最高法院的榜单,以便让读者能“远近高低各不同”地领略“庐山真面目”:十位最伟大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十位最糟糕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最高法院历史上十个最佳判决;最高法院最受诟病的十个判决;十佳联邦最高法院异议意见;联邦最高法院史上十大逆转六个榜单。作者对于每一榜单中的每一项都用少则千字多则数千字的篇幅,加以入木三分的点评。而这种点评也不是普通的介绍性文字,视野之广阔与深邃,无论是普通爱好者,抑或法学专业研究者,读罢皆会有所得,整个美国最高法院的发展内在逻辑跃然纸上。在围绕美国最高法院进行详尽独到的解读之后,作者又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探寻美国法律发展足迹的全新角度:美国庞大的法律大厦的建设者中不可忽略的大多数还是联邦最高法院之外的法官。我们从书中还可以读到联邦最高法院以外的伟大法官、最高法院之外的十项最伟大判决和最受诟病的十个判决三个榜单,作者运用了同样生动有力的语言更新我们对美国法律的了解。作者认为,美国法律,尤其是私法的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最高法院以外杰出法官们默默无闻的贡献,他们才是最主要的造法者。即使从宪法层面来讲,州法庭对美国宪政的发展也功不可没,最高法院所创造的众多重要法律原则,起初都产生于州法院的判决之中。作者除了围绕美国司法系统进行重点阐述外,还在以下四个方面作了精彩纷呈的论述,尽可能全方位展现美国法律史的内涵理路:塑造美国法的十部法律书籍;最伟大的十位律师;最重要的十场审判;最具影响力的十部法律电影排行榜。针对每个榜单,作者都进行了认真的甄选排序,并附以精妙绝伦的点评。比如,在“塑造美国法的经典”部分,作者甄选出对当时法律和之后美国法都有着开创性影响的十部法律著作,以历史影响力大小为序一一列出,并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点评了这些法学书籍与美国历史之间的互动影响。作者甚至说,每一本书对美国法律的塑造都不亚于杰出的大法官们。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还收录了三个消极榜单:美国法律史上十位最糟糕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最受诟病的十大最高法院判决和最高法院以外的十个判决。作者点评其中人物、事件和判决时笔触犀利,不留情面,叫人读罢酣畅淋漓,同时,也可从历史的教训中获得教益。在介绍完毕十三个律政榜单之后,作者又推出妙趣横生的最高法院“150问”,带我们领略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国最高法院的奇闻逸事。能向读者朋友们翻译介绍这样一本轻松活泼同时又不乏深刻学术见解的书籍,笔者深感荣幸。近年来,有关美国最高法院或美国法律史的图书翻译出版了不少,或学术或通俗,而阅读这本书,无论您对作者的观点是否有保留,都很可能将其视为最有个性和独到见解的一本。为方便国内读者阅读,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某些标题进行了意译,添加了一些注释,并适当加入了一些配图。值得一提的是,书名突显“民主”二字确系全书重心之一,本书首篇提到最伟大的法律人马歇尔认为,民主是最完美的政治智慧,而在法兰西人托克维尔眼中,新大陆之民主即美国法律之依归。无论是尊荣还是诟病,美国法律在进退之中蹒跚前行,印证着美国式民主的进程。在本书翻译期间,我迎来了女儿小乔的降生,这本书的出版就算是爸爸送给她的礼物吧。感谢我的妻子张敏女士,身怀六甲的她为了能让我按时完稿也帮我承担了一部分校译工作。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的李小草编辑、任乐乐编辑、王佩琳编辑和周林刚编辑,鼎力玉成此书出版。他们在题目、编排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令我很受启发。当然,本书的翻译肯定有不足之处,在此恳请各位读者师友不吝赐教,本人电子邮箱地址如下:zhoujie.pku@gmail.com。周杰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