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即将谢幕之际,中国文化史上却上映了意味深长的一幕--河南安阳一带,这里曾是商王朝的旧都,被称作“殷”--发现了大量带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推了几百年,推进到了商王盘庚迁殷的时代。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通过参通天人的占卜的形式,简略地记录了商王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上个世纪50年代古文字学家陈梦家所著《殷虚卜辞综述》一书中就研究了殷商的“断代”、“历法天象”、“方国地理”、“政治区域”、“先公旧臣”、“先王先妣”、“庙号”、“亲属”、“百官”、“农业”、“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可以说,这些出土的甲骨卜辞,就是当时社会一部翔实、可信的“百科全书”。关于殷商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段有趣的掌故呢。那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病服药,发现所抓中药中有一味叫“龙骨”的,上面有一些弯弯扭扭的刻痕。王氏酷爱金石之学,熟悉铜器铭文,对古文字素有研究。他仔细端详着这些刻痕,疑心它们是一种貌似篆文但又从未被前人提及的古文字。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