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9个故事24个关键点和问题) 在本主题,作者介绍了有效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包括社交知识、移情能力、情绪控制和沟通能力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1. 聚焦孩子自身的情绪和感受。 1)让孩子了解情绪。(《比利的新朋友》,《丹尼尔和小蜜蜂》) 2)接纳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丹尼尔和小蜜蜂》,《惹人厌的杰克》) 3)帮助孩子应对强烈的情绪反应。(《小溪里的堤坝》) 2. 经常和孩子讨论他的社交生活。 1)耐心地让孩子告诉你他的烦恼,认真倾听。(《丹尼尔和小蜜蜂》,《比利的新朋友》,《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惹人厌的杰克》) 2)鼓励孩子用一种乐观的态度看待交往中的挫折。(《比利的新朋友》) 3)鼓励孩子向前看。(《比利的新朋友》,《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 4)帮助孩子分析,建立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在孩子行为失当时给予指导。(《丹尼尔和小蜜蜂》,《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 5)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引导孩子观察别人的表情和动作,告诉孩子别人可能会有的感受。(《丹尼尔和小蜜蜂》) 6) 给孩子提供与同伴一起游戏和工作的机会,让他能实践并内化学到的合作策略。(《装扮万圣节花园》) 7)教给孩子交友策略和社交规则。(《小熊罗比学会说“不”》,《学做好朋友》,《装扮万圣节花园》,《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惹人厌的杰克》) 8)赞美和鼓励。(《比利的新朋友》,《小溪里的堤坝》,《丹尼尔和小蜜蜂》,《小熊罗比学会说“不”》,《装扮万圣节花园》,《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蓝莓烹饪比赛》,《惹人厌的杰克》) 9)言传身教。(《丹尼尔和小蜜蜂》,《小溪里的堤坝》,《装扮万圣节花园》,《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蓝莓烹饪比赛》) 10)信任和尊重孩子。(《小溪里的堤坝》,《小熊罗比学会说“不”》,《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蓝莓烹饪比赛》) 11)理解孩子,告诉他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小熊罗比学会说“不”》,《蓝莓烹饪比赛》) 12)用逻辑结果规范孩子的行为。(《小鸭杰西卡的睡前派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