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温州女孩洪虹上了师范学院教育系。她的父母舒了口气:总算是 船入河道,顺风顺水了。 但谁都没想到,一年后洪虹逃了学。她不想让命运夹在两岸间被动地流淌。 她要干一件很冒险又实在想干,不干不行的事。而这个时代给了她父辈不敢奢望的机会。 广州一家油画室多了一位学画的女生。画画, 那是洪虹认为世上最美的行业 。上中学时,老师在黑板前滔滔不绝,她常在课桌上以一本书 掩着哗哗乱划:海、鸟、雪山、女孩、诗意而夸张,此外还模仿“一休”、“圣斗士”、“龙珠”的 可爱漫画造型。而当时为维持生计,她去画商业油画。依然活得很写意。少女情怀,五彩四季。 闲时,她开始摸索漫画创作,像是为远足准备行装和盘缠。 卡通漫画是一个新画种,它与电视卡通片交相辉映。其画面动感极强, 画幅连续,文字较少,或只有几个嘿、啊、咕咚、的象声词。照样能被电视机前坐大的 一代青少年所理解钟爱。 有人认为卡通漫画是一种次文化,对少儿只会有负面的影响;另有人认为它不仅能够娱乐各年龄层读者,且能够开阔想象力、提供想象和熏 陶。不管怎么说,卡通漫画难以阻挡地向人们涌来。而且,成功的卡通漫画还派生出一系列附带产品,影视片、玩具、文具、从精神到物质,在从物质转化到精神。 曾有记者问一群孩子,能说出一部中国的卡通片名吗?孩子们想了想, 摇摇头。其中有个孩子怯怯地说:能。记者眼睛一亮,却没想到这个孩子答的是《猫和老鼠》,美国片。 目前动画片和漫画书90%以上是日本的。满街跑着机器猫、龙珠、 蜡笔小新。有忧患亦是的教育专家发问:中国卡通在哪里藏着呢? ●瞄准“日本鬼子” 画个“抗日英雄” 认定漫画的洪虹鼓动搞油画的同事阿恒与她一起出去看看。 阿恒是个广东仔,沉稳内向,一直专攻油画,对漫画也有兴趣。而洪虹有心要把他策反过来。 北京、上海、成都一圈转下来,他们快乐在中国的明山秀水里, 却又在中国的大小书摊前难过。中国卡通漫画市场几乎变成了“日本料理”,且有许多是盗版 冒牌菜。更有甚者,带有日本军国主义色彩的卡通画也暗流潜生。 回广东后,他们很快和成都《科幻世界》取得了联系。谈好供稿合约后, 编 辑部派了一名画家来参与编绘新型漫画,画家只来了一个多月就因为生活不习惯回去了,只懂油画不懂漫画的阿恒只好硬着头皮慢慢画。他临摹揣摩,直至被逼成一 个新型漫画作家。渐渐地,他主笔的漫画专栏受到了读者欢迎。 两年后,阿恒第一发重炮《返祖》出膛:它以揭露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恶 为主线,跨越古今未来,构思描绘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民族大义的故事。阿恒及其漫画伙伴们被读者誉为“抗日英雄”。该作品连载数期后,阿恒想停下来,不料读者 强烈反对,他只好在续集中让女主角重生。 一年后的一天,他们突然接到领奖通知, 才知道《返祖》获得台湾海峡漫画创作一等奖。 雨后起晴。洪虹、阿恒和另一位同伴注册成立了艺术制作公司, 取名“金虹”,选址在深圳。他们喜欢深圳安静整洁的环境,以及可买到最新国内漫画资料 的便捷。洪虹于阿恒也在自然中靠得更近了。 几个没多少资金、经验和背景的青年,注册了第一家个人性质专门制作漫画的公司。金虹的旗帜悄然飘起在中国漫画的天空。 为了乐业先得安居。在深圳南山区登良花园一楼的两个四室一厅大套间, 以月租金五千元的价码,“金虹”安营扎寨。聚才幽灵盆底,漫画发烧友如溪如河涌 来,很快就汇集了一二十人,有大中专、中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身份、籍贯、资历已被淡化,剩下的便是足以扭成绳的共同追求。英雄不论出处,只看去处。没有 长者,没有条框,二十多岁的洪虹是大家的管家,阿恒是艺术总监。人员并不固定,但来去者都痴着漫画。他们每天自愿十多个小时伏案。 试用期内“金虹”发给300 元零用,之后有了稿费大家一起分红。伙食简单但不随便,每天按时供应份饭。大家最具共性的是人手一个小收音机,耳机里各选一个频道,在声音的节奏下淌出线 条和色彩。现实生活被一张白纸压住,幻想和理想演化为各具形态的千万帧画幅。 什么都挡不住个“喜欢”,它能让两个情侣跨千山万水千难万苦相聚, 也可以让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时,身心俱陷,从此淡了窗外的日月春秋,芜思杂念。他们以一种冷静的狂热、纤细的纵横,淡然的惊喜画着画着。如同最渴的人,只需面对白开水。 像拍片一样,大家各管作画,绘画,实景,气氛等几个大程序。这类视觉冲击力大的新漫画已不同于传统的漫画,更融着现代工业分工协作的理念和电视卡通片的影子。 来者各展其才。洪虹随着摊子大了,渐松了画笔,专一策划统筹。 阿恒醉心香港漫画格局,尤以科幻打斗题材出色。大学装潢专业毕业的李宁平偏重传统的国 画法,题材也多取自历史;家住深圳刚参加高考的杨斌拿手的是校园系列;高智杰对现代武器情有独钟,千奇百怪的造型能让兵器专家赞叹;在校中学生“熊猫”编绘的是像她一样可爱的卡通少女故事;刘伟则擅长幽默搞笑题材……而重点作品,还是各施所长,机体创作。直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