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劳动实践教育本书以、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依据,结合大学规律和成长特点编写了这本书。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新时代劳动教育、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从常劳动中获得快乐、从实训实中求得真知、志愿服务暖人心、青春绘梦“三下乡”、勤工助学自立成才、塔外的兼职体验、求职择业与创新创业等方面展开介绍。精彩内容:学目标1.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2.了解大劳动教育的意义。3.认同劳动不分贵贼,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4.理解并认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劳动。5.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引入案例浙江农林大学在劳动中学会成长随着劳动教育的持续开展,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们各种劳动的台越来越多,除了到农作园里种茉、暑驻村劳动等,学校还将拥有3000多种植物、面积将近3000亩的校园,“承包”给全校义务管护,鼓励在课余时间参加绿地管护、给花木施肥等各种劳动,将珍惜劳动果实、尊重感恩自然的美德传承下来。到了秋天,大家还可以扛起锄头挖番薯,拿起镰刀割水稻,伸出双手拔萝卜在劳动享收获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来,该校劳动课程的形式也在不断转变:除了参加传统体力劳动外,学校还积极鼓励参与食堂卫生清洁、校园教室管护、氛围维护以及交通秩序维护、医院医引导等社会劳动,对于在计算机等方面有专业技能的,积极鼓励他们以志愿劳动的形式,为同学们维修电脑等。们还可以根据参与劳动的时长,中请相应的思政类实践学分。“教育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学化,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鼓励广大积极参加劳动,加强的劳动教育,也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减十分支持参与各种劳动,“教育不能是空心的,不能没有根基没有生活,否则我们的教育不会成功。我们一直鼓励参与各种劳动,是想让在劳动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劳动中去认识自身价值,找到生活态度”(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11第5版)节劳动教育概述一、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由于劳动价值观是劳动素养的核心内涵,劳动教育也可以定义为:以促进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劳动价值观方面,劳动教育要特别强调下列内容:,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拒绝“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错误的价值观;第二,形成尊重、热爱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主体(劳动)的价值态度。在养成良好劳动素养方面,劳动教育要特别强调下列内容:,促进具备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第二,发展学者创造劳动的潜质,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劳动者;第三,形成良好的劳动惯,成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有尊严、有教养的现代公民。二、劳动教育的特征作为以提升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普遍教育的特征劳动教育旨在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有普通教育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开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劳动教育命题的着眼点在于培育在体力、脑力上均获得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具有立德、益智、健体、育美等较为全面的教育功能。因此,虽然职业教育往往包含较多的劳动教育成分,但是劳动教育却是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形态,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教育,都要开展劳动教育。而由于这一普通教育的属,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