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晶体,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根”,有着令人动容的朴实无华之天然美。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先生曾感慨:“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民歌的美就是天地之‘大美’的理想境界。” 近十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钢琴教材的编写。为孩子们编写一套民族风格的教本,让他们除了弹奏被广泛使用的各类外国教程外,也能弹奏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甚至自己所在地区的本土音乐,是我多年来的夙愿。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还可以培养民族音乐的语感,为进一步弹奏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积累经验。 去年9月,当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邢媛媛老师约我聊选题,说想出版-套“迷你”“互动”的钢琴教材时,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先以“四手联弹”的“中国民歌”作为切入点。一方面,短小的“迷你”形式,不仅可以使民歌的改编保留原汁原味的淳朴,还可基于自然本色,打造出具有审美品味的艺术精品:另一方面,借助“四手联弹”的互动形式,不仅可以使编曲赋予多声部立体思维,做到简约丰富、曲趣生动,还可以让孩子们尽享合作的乐趣。 中华民族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其中汉族人口*多、分布*广,由于自然环境、地域方言等差异,各地民歌呈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格局;而少数民族虽然人口不多,却因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各族民歌呈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音乐风貌。 书中精选的40首民歌,为涵盖我国23个省份,以及重庆、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内的颇具代表性的经典民歌。因篇幅有限,收录、改编的多以汉族民歌为主,也包含少量被广泛传唱的少数民族民歌。它们经过优质编曲和合理编排,成为能够适用于初级至中级、不同层次钢琴教学需求的“迷你”民歌小品。“四手联弹”的互动形式,即可在师生之间进行,又可在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展开:既适用于日常教学,也适用于演出交流,甚至还可通过设计和串联,成为一组或若干组学生之间相交接、连缀的表演形式。 本书的编写虽然仅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但所投入的除了时间和精力之外,还有自己的创作热情,以及对民歌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追求。在编配技法上,力求做到洋为中用、中西交融,在将西方多声音乐手法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的同时,还引入乐队化思维来丰富和加强每首民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感染力。书中改编的40首民歌,基本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为了方便教学,简单列出几点思路供老师们参考。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