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鲸二手书店
淘二手好书+回收闲置图书
调查背后――《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春桃精品重磅力作
调查背后――《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春桃精品重磅力作
陈桂棣,春桃 | 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45897
原价: ¥35.00
销售价:¥18.52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分类 中国政治
作者 陈桂棣,春桃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图书简介

携手为无声者发出声音(代序) 陈桂棣 我和春桃因文学得以相识、相知,进而走到了一起,或许这就叫缘分。 一九九一年秋天,我和她从相距一千多里的安徽省和½¬西省,一起来到了北京八里庄中国作家Ь会鲁迅文学院,从此相识。那时,我已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一本散文集和一本报告文学集,写过电影也写过电视,又在一个省会城市担任作Ь主席,因为成绩比较突出,便成了这期进修班的班长。没想到,春桃在把我的这些作品通读了一遍之后,竟认为那全是教堂唱诗班一样的东西,没有多少价值。她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当然,她也注意到,早在一九八三年,我就和张锲写过中国早期企业改革的报告文学《主人》,并获得过《当代》文学奖。她认为我是属于那种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喜欢思考社会问题的作家,又写过多部长篇小说,有驾驭大题材的功力,应该去写一些厚重的报告文学。尤其是,在那个墙上爬满了常春藤的鲁迅文学院,走出走进,确实常使人想起鲁迅,这也促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反思。我历来敬佩鲁迅的文学成就和他直面现实的勇气,他始终自觉地站在社会生活的“漩涡”中心,骨头是最硬的。鲁迅先生的作品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至少,它使我想到:作家只有敢去接触社会生活中那些尚未成熟的东西,才有可能写出警世之作。因此,可以说,血性和艺术,对于一个作家同样重要。没有痛苦的探索和足够的胆识,就不会有真正的发现和真正有价值的文学。 于是,我对自己以后的创作作了一次重大调整:准备拿出十年时间去主攻反映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 《珍珠城公案》是我们结婚后我的第一部直面现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我文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始,春桃也只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个读者,ˬ知,她读着读着,禁不住就拿笔改了起来。她改得那样自信,把我的稿子划得一塌糊涂,这让我很是生气,心想,我操练文学这么多年,你才出道,竟这样不谦虚。她是喝着浏阳河的水长大的湘妹子,为人为事无不有着辣椒的品格,一旦认定了的事情,她也是不会轻易让步的。于是我们辩个不停,搞得邻居还以为我们是在吵架。她就这样介入到了我的创作中来。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安徽省蚌埠市一个知名的企业家,只是因为一千多元的所谓“贪污问题”,就被市委书记拍板、检察院立案调查,最后冤死在狱中却得不到昭雪的故事。虽然案子涉及到了两级检察院、两级法院,涉及到了市委、市人大主要负责人,以及这座城市众多的领导干部,但这部作品却全部真名真姓,直陈事实,毫无顾虑地剖析了这场悲剧诞生的全过程。一九九三年年底,《珍珠城公案》在《当代》杂志发表了(发表时Ô¬名为《悲剧的诞生》),文章一出来,立即就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先后有三十多家报刊予以转载。因为这件事发生在蚌埠,震动最大的,还是安徽。一本当时只卖四元钱的《当代》杂志,在蚌埠卖到了一百元,还出现了复印本和手³¬本,一时变得“洛阳纸贵”。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我在蚌埠市秘密调查了八十一天,骑着一辆破旧得连小偷也不会光顾的自行车,从早春到仲夏,没日没夜地在那个城市里幽灵般地东奔西走。正因为调查的深入,当我回到省城合肥,坐下来写作时,已无须再去•¬看材料。 高永嘉“罪案”的内幕被披露以后,首先被触Ŭ的是这座城市的市委书记,他不仅下令对《当代》杂志进行封杀,还利用手中的权力,以“蚌埠市委(1993)4号”“红头文件”,将我告到省委,告到中宣部。不久,安徽省委就组织人员对作品的真实性进行了专门调查。省委的调查,客观上给我造成了巨大压力,至今不堪回首。由于心情异常压抑,Ô¬本健康的心脏就在那时出了问题。这是我第一次讲真话付出的代价。那段时间,我切肤般地感受到了一种众叛亲离的人生境遇,而给了我最大勇气面对这一切的,只有春桃。她是一个有主见有胆识的女人,她给调查组打电话,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调查高永嘉案件的真相,却反而没完没了地审查一个作家?她甚至提笔给调查组写了一份书面报告:“既然有人敢以身试法,就会有人敢拿起手中的笔,用热血,哪怕用生命作代价,也要去照亮中国走向法治的道路!” 当然,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高永嘉一案进行了复查,最后认定,《悲剧的诞生》一文对整个案件的陈述基本属实。不久,市委书记就被调离。 《南方周末》在把我作为“本周人物”介绍时,曾这样评述:“陈桂棣是有些‘硬骨头’的。他以文学的手段做着一些实事,他的坚忍与正气,使报告文学再次拥有了扣人心弦的力量。” 《悲剧的诞生》产生的轰动影响和它令人鼓舞的结局,无疑坚定了我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决心,也体味到报告文学的受众性以及它具有的巨大的魅力,同时,更深切地感悟到“全身心投入”需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以后,我开始涉足更大的题材了。整个一九九五年,我就做了一件事:对淮河流域的水污染进行调查,写出八万字的报告文学《淮河的警告》。 我是喝着

阅读更多

相关推荐
更多低价好书购买/书籍回收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
在线客服
了解更低购买价格、或有疑问需要帮助,可以找小鲸鱼噢~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