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新制定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近代电路理论的发展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结合编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编著而成。全书内容共7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线性电路的频率特性及双口网络等内容。每章后均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部分参考答案。《电路分析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或“电路”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1电路及电路模型和集总假设1.1.1电路及电路模型概述1.1.2集总假设概述1.2电路变量1.2.1电流1.2.2电压1.2.3功率1.3基尔霍夫定律1.3.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3.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4电路元件1.4.1电阻元件1.4.2电源元件1.4.3受控源1.5运算放大器1.5.1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1.5.2理想运算放大器1.5.3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1.5.4理想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1.6知识拓展与实际应用1.6.1电路设计与故障诊断1.6.2实际应用——人体电路模型与用电安全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1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2.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1.2电阻电路的分压和分流2.1.3电源的等效变换2.1.4T形电阻电路与Π形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2支路分析法2.2.1电路的两类约束2.2.2支路电流法2.2.3支路电压法2.3网孔电流法2.3.1网孔电流2.3.2网孔电流法2.3.3网孔电流法的应用2.4结点电位法2.4.1结点电位2.4.2结点电位法2.4.3结点电位法的应用2.4.4弥尔曼定理2.4.5电路的简化画法2.5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2.5.1叠加定理2.5.2齐次定理2.6置换定理2.7等效电源定理2.7.1戴维宁定理2.7.2诺顿定理2.7.3求解等效电阻的方法2.7.4等效电源定理的应用2.8最大功率传输定理2.8.1最大功率传输定理2.8.2功率传输效率2.9互易定理和电路的对偶性2.9.1互易定理2.9.2电路的对偶性2.10知识拓展与实际应用2.10.1电路设计与故障诊断2.10.2实际应用-D/A转换电路与A/D转换电路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2第3章动态电路分析3.1动态元件3.1.1电容元件3.1.2电感元件3.1.3电容、电感元件的串、并联3.2过渡过程的产生和电路初始值的计算3.2.1过渡过程的产生3.2.2微分方程的建立3.2.3电路初始值的计算3.3一阶电路分析3.3.1一阶微分方程及其解3.3.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3.3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3.3.4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3.3.5三要素法3.3.6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3.3.7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3.4二阶电路3.4.1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3.4.2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和零状态响应3.4.3GCL并联电路3.4.4一般二阶电路3.5知识拓展与实际应用3.5.1一阶电路的应用实例3.5.2二阶电路的应用实例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3第4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4.1正弦量及正弦量的相量表示4.1.1正弦电压与电流4.1.2有效值与相位差4.1.3同频正弦量之和4.1.4正弦稳态响应4.1.5正弦量的相量表示4.2相量模型4.2.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4.2.2元件VCR的相量形式4.2.3阻抗与导纳4.2.4相量模型(PhasorModel)应用4.3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4.3.1相量模型的等效4.3.2简单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4.3.3复杂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4.4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4.4.1基本概念4.4.2复功率……第5章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第6章线性电路的频率特性第7章双口网络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