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免疫相关疾病已跃升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疾病类型。基于全球范围内微生态研究的持续推进,宿主微生态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肠道微生态是*主要且*复杂的微生态体系,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多、*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群落,有关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初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参与调控免疫相关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因果机制。此外,口腔、皮肤、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菌群也可影响局部乃至系统性的免疫反应。菌群—免疫互作平衡参与维持人类健康,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失衡可促进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近20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免疫系统分化激活通路逐渐清晰,各种针对炎症通路的生物制剂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免疫病的缓解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风湿病治疗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基因的多样性及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造成了免疫调节网络错综复杂,单一抑制某一信号通路很难达到满意的疗效,且阻断位点越位于信号通路下游,疗效越局限。而多种生物制剂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严重感染或恶性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促使我们改变思路,从微观的信号通路研究向宏观的整体平衡方向转变,包括:细胞水平的动态平衡(如效应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平衡),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如机体免疫系统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微生物和宿主的统一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并关注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饮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机制,以促进健康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及改善转归过程。因此,我们从整合医学研究的思路出发,将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经验,探索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应用细菌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实现临床精准检测,并衍生精准功能性食品、精准益生菌补充及精准肠道菌群移植的治疗策略,进一步开发新型药物,以期更好地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难题。 免疫微生态学概念的提出为包括自身免疫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使人们可以从微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改变并更新了人们对自身免疫病促发因素的认识,并提出应从“单纯免疫抑制”向“免疫调节”治疗自身免疫病转变,同时需要“调节肠道菌群以恢复微生态平衡,进而改善免疫功能”的免疫微生态治疗新理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微生态疗法在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确切疗效。 鉴于目前还没有与免疫微生态学有关的理论专著,为此,我们参阅了国内外有关免疫与微生态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同时结合我们在自身免疫病微生态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免疫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结合不同系统免疫微生态的各自特点,介绍其免疫微生态的特征,提出调控免疫微生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疾病严重程度、促进疾病恢复和机体健康的临床策略。希望能为医学生、研究生和各学科临床医生提供有关免疫微生态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本书分四篇共30章:*篇包括8章,系总论部分,介绍免疫微生态学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背景,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机体免疫系统概述,微生态平衡及失衡状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肠漏的概念及与机体免疫系统活化的关系,微生物的检测和培养方法,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在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免疫微生态的信息化系统;第二篇为各系统免疫微生态各论,包括11章,根据现有资料,叙述各系统免疫微生态特征及临床诊疗策略;第三篇为风湿性疾病免疫微生态各论,包括7章,阐述了各类风湿性疾病的免疫微生态特征及临床诊疗策略;第四篇包括4章,详细介绍了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功能及临床应用。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