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鲸二手书店
淘二手好书+回收闲置图书
学问之道
学问之道
作者:季羡林著 | 沈阳出版社
ISBN:9787544139311
原价: ¥29.80
销售价:¥3.90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分类 文学
作者 作者:季羡林著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图书简介

《学问之道》为作者七十年来治学经验之集大成者。在作者的这些文章中,不但总结了先师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陈寅恪、汤用彤、朱光潜等人的治学精神、态度和方法,而且发前人未发之覆,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治学新观点、新方法。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时时上进,时时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21世纪的战略高度,预言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先生在全面阐述学术理论的同时,还具体地介绍了治学方法和必备条件,具有极其普遍的指导意义,使人蒙受其利。 再版前言——我为季羡林先生做责任编辑编者的话治学生涯一发轫阶段二负笈德意志1.进入哥廷根大学2.入学五年内我所选修的课程3.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4.吐火罗文的学习5.其他语言的学习6.博士论文7.最早的几篇德文论文8.十年回顾三回到祖国1.1946年-1949年2.1950年-1956年3.1957年-1965年4.1966年-1977年5.1978年-1993年上下求索一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1.站在学术新潮流的前面2.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3.中国的考据学4.德国的考据学5.中国文化的内涵6.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7.文化与气节8.爱国主义9.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二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治学经验之谈三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四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五胡适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1.作为学者的胡适2.作为思想家的胡适六关于考证1.为考证辩诬2.清代考证学之兴起与文字狱无关七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1.谈义理2.说文章3.论考证八才、学、识1.理论2.知识面3.外语4.汉语九如何搜集资料十如何利用时间十一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1.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2.汤因比看中国文化3.歌德看中国文化十二21世纪: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十三再谈东方文化1.综合与分析2.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3.续补十四“天人合一”新解1.“天人合一”命题的来源和含义2.印度的“天人合一”思想3.“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十五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1.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2.日本和朝鲜的“天人合一”思想3.“求异存同”4.科学决非万能5.“东风压倒西风”6.正一反一正7.雪莱预言工业发展的恶果8.药方9.西方向东方学习10.两种思维方式十六漫谈东西文化1.汉语是一种“模糊”语言2.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新阐释十七国学漫谈1.顺乎人心,应乎潮流2.国学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十八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十九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文化交流的必然性2.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二十我同外国文学的不解之缘二十一正确评价和深人研究东方文学1.东方文学的来历和含义2.关于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学的评价问题3.如何正确评价东方文学4.怎样才能学好东方文学二十二我与东方文化研究二十三关于中国美学的一点断想——为老友王元化教授八秩华诞寿二十四门外中外文论絮语1.从《中外文化与文论》谈起2.论所谓“失语症”3.中外(东西)文论的根本差异4.试论王静安的“境界”说5.言意之辨6.中国文论的“话语”7.怎样在世界文论中发出声音二十五漫谈散文二十六我怎样写散文(一)二十七我怎样写散文(二)二十八历史研究断想二十九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三十汉语与外语1.问题的提出2.当前的情况3.我对出国留学的看法4.语言,特别是外语的功能5.翻译的危机6.学习哪一种外语7.怎样学习外国语三十一谈翻译1.论重译2.著者和译者三十二翻译的危机学术总结一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二我的研究范围三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四我的义理五一些具体的想法1.关于汉语语法的研究2.中国通史必须重写3.中国文学史必须重写4.美学研究的根本转型5.文艺理论在国际上“失语”问题六重视文化交流七佛教梵语研究八吐火罗文九《糖史》十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十一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十二我的考证十三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十四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十五满招损,谦受益十六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十七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十八必须中西兼通,中外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料相结合十九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季羡林先生大事年表

阅读更多

相关推荐
更多低价好书购买/书籍回收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
在线客服
了解更低购买价格、或有疑问需要帮助,可以找小鲸鱼噢~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