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后世且影响广泛的通行本《老子》,主要有两个本子,一个是大约成书于东汉时期后人托战国时人河上丈人之名而作的《河上公章句》,一个是成书于魏晋时期王弼的《道德经注》。这两个本子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后人的增删臆改以及传抄的衍夺失误,又造成了诸多种不同的版本。这两个本子有着一个共同的文本结构,即全文分为八十一章顺序排列,章节的排列顺序无有区别。但本书的作者经过多年考证研究,认为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老子》五千文是一篇错简文,并从多方举例试图论证这一观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