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立于唐贞观六年(632),高270厘米,厚27厘米,上宽87厘米,下宽93厘米,行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此碑法度谨严,融南之清雅秀丽和北之遒劲雄强。用笔方整,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笔画末端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结字紧凑、匀称,字形修长,不作姿媚之态。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说:“率更正书《九成宫》《皇甫》《虞恭》皆前半毅力,入后渐归轻敛,虽以《化度》淳古无上之品,亦后半敛于前半,此其自成笔格,终身如一者也。惟《醴泉铭》前半遒劲,后半宽和,与诸碑之前舒后敛者不同,岂以奉敕之书为表瑞而作,抑以字势稍大。故不归敛,而归于舒欤?要之合其结体,权其章法,是率更平生出匠意之构,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序百代也。善学欧书者终以师其淳古为义,而善学《醴泉》者,可不知此义耳。”蒋衡《拙存堂题跋》更是推崇备至:“欧阳信本书直逼内史,《醴泉铭》尤为杰作。” 王世贞评曰:“信本书太伤瘦俭,独《醴泉铭》遒劲之中不失婉润,尤为合作。”陈继儒评曰:“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膄,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传世宋拓尚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很,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