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三十岁的美国作家艾米丽·哈恩来到上海,很快成了这里社交场上的名人。她结识了当时上海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诗人邵洵美,两人彼此欣赏,一起写作、翻译、办刊,后者为她取了“项美丽”这个好听的中文名字。项美丽在上海生活了四年,彼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与邵洵美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让她萌生了离开上海的念头。在重庆完成《宋氏三姐妹》的写作后,她来到香港,希望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却不料这段日子成了她人生中最艰难、最富戏剧性的时光。1946年在美国首度出版的项美丽自传性质短篇集《香港假日》,收录了她从1940年夏天初到香港,到1943年底作为美日交换难民回国,期间在香港的生活与见闻。她目睹并亲历了日本对香港的残暴统治,见证了日治时期香港普通民众的生活,记录下当时香港社会的众生百态:战事爆发初期,在地下室中躲避日军的持续轰炸(医生的家);为了不被关进集中营,带着孩子在医院假装产妇(喧哗与呼喊都平息了);因物资紧缺、食物严重不足而探访当地的黑市(物超所值);不断与各式各样的间谍、投机分子、日本军官周旋(契克、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在居无定所,动荡不堪的处境下,为女儿过第一个生日(第一个生日)……项美丽为那段历史做了极为珍贵的记录。香港这块中西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土地,在战争侵袭、无数冲突矛盾激荡碰撞的时代大背景下,表现出复杂、奇异而又耐人寻味的面貌。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