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鲸二手书店
淘二手好书+回收闲置图书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
熊春锦 |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4488
原价: ¥68.00
销售价:¥118.67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分类 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熊春锦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系列书籍之《智》。 在《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本书中简称为《信》)当中,我们已经对五德文化系统和本系列书籍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系列书籍以“论德”为主旨,包括论述修身性识形态与慧识形态的《德》,以及对五德的子系统进行分册论述的《仁 》《义》《礼》《智》《信》,共六本专著,本书即属于五本分册论述专著之一。 智,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字眼之一,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智慧,崇尚智能,培养才智,提升智商,就连生物进化论都给地球上现今全人类起了一个共有名称“智人”。那么,什么是智? 在尚未发现甲骨文与金文的“智”之前,学界一般认为“智”的古字为“知”,这一误识延续至今,人们仍将这两个字判定为可以通假使用。其实,我们从帛书《老子》等道学著作当中,以及从甲骨文中即开始存在着“智”文的史实当中,都可以发现,古代道学对“知”与“智”的应用定义是非常严谨的,并没有像汉代以后的儒学那样将其通假使用。 从字的出现而言,人们认为先有“知”,后有“智”,实质上“智”在早期是修身明德天人合一方法的专用字。东方文化在基因文化时期(道德根文化时期),是以籽?奚砦幕�为体系,对宇宙自然、万物生命以及人类社会进行研究而发展。籽Х椒?郏�就是老子所定义的“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学说,“玄之有玄”中的前一个玄是指质象的、超三维以上的世界,又称其为密学;后一个“有玄”就是指三维中的有相的物相世界,又称为显学,也是意识形态下诞生的科学的范畴。显学是研究物相世界,包括着西方科学界的内容;密学是研究质象空间,属于非肉眼观察,是不仅需要“见知”,而且还得上升到“闻知”层级的学说,需要在闻知层面,应用籽У哪课龇?行观察分析。在修身学中,是将意识与心识这两者统归于后天“见知”,同属于显学“有玄”的领域,周朝时期还通常用“知”来表述后天心识(春秋时期开始逐步变更为智识)与意识活动,故而比较少见“智”文出现。但是,在道学修身系统内部,对于后天见知与先天闻知,却存在着明显的界定。 “知”是道学对生命中的后天有为前识、对常道意识与超常道心识(后变更为智识)的一种形名定义。换言之,古文中的“知”,是对左侧大脑意识与心识(智识)生理功能的形名定义。而“智”则是从春秋时期开始,被显学引用于对心识的形名进行置换,但是在修身学界内,却仍然保留着将“智”定位于天道五德能量层级上的“智德”的这一形名。在秦汉以后,将“知”用于对脾土意识的定义,将“智”用于对心识的描述,这两种现象日见增多,以至于相互混用,“通假”之说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得以产生。而“智”的双重定义――既是天阳智德能量的形名,也是对心灵智识活动的定义,也就开始形成了。 由此可见,“知”与“智”虽然都与人类的物相认知能力和所获得的知识有关,需要依赖“为学者日益”的积累才能保持进步,但是,在人类进入意识形态文化时期以后,在一般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认知中,通常都是将智定位在人类大脑的功能层面进行论证,客观上一般都还是停留在意识形态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进入智识境界。在传统的道学天人合一修身理论中诞生的“知”与“智”专用名词,其原定的知与智的形名定义,在汉代以后的儒学理论系统中,由于天人合一修身理论与方法的退隐山林,而在改良儒学领域开始出现了模糊化以及混淆化,智的形名定义也因此出现层级性矮化而被常道脾土意识化,被意识形态化替而代之,使其失去了准确的定义和完整的本义。 那么,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智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和法则?对于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则必须走进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当中,在修身明德的理论中寻找答案。 关于智的本质和作用,其实在“老子五千言”的《论德》章中就已经进行了非常深刻的论述,只是老子在这里是直接从病理学的层面进行的揭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这里的“愚”就是智的病理学状态,因为在“德一”朴散分解而来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子系统当中,符合原生态生理学的智,就是智德。只要离开了智德能量的滋养,后天智识就会变为愚。 智德作为五德的子系统之一,本质属性就是一种德性能量,既具有品格性,也具有能量性。智德在五行当中属水,广布于质象与物相的世界当中。智德能量在人体生命当中归藏于肾?,肾藏智,智德的能量性与品格性通过先天肾牛ㄆ),或称为肾水而体现出来,是人类生命能量的先天之本。人类的认识和思维功能所需要的能量,重点需要从肾?所藏的智德能量转化而成的肾牛ㄆ)当中获得。只有肾牛ㄆ)形态的智德能量,或者说智德肾水充沛的时候,人才会有足够的智慧。 现代科学将智仅仅定义为大脑的一种功能,其实具有很大局限性。中国的道德根文化修身学和传统中医学中都曾经揭示,人类的大脑功能与心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中,智识是人类的心灵所具备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之一。除了智识,心灵当中还具备慧识和性识,这三种心识都是生发于心灵,而工作于大脑。心中的这三识中,只有智识属于三维物相后天有为属性,而慧识与性识这两者则都属于质象境内的先天无为属性。其中,智识是生发于右心室,而以左脑质层为工作室,依托眼耳鼻舌身意而外展延伸,同时依靠先天之本的智德肾水能量的营养和支撑。因此,维护智的关键,一方面在于从心灵上进行智德品格的修持和锤炼,一方面还需要牢牢把握住对智德肾水的维护。 我们都知道水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意义,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水与我们的智慧也有直接的关系。生命内部之水,无论是先天之水还是后天之水,无形之水还是有形之水,都是生命内在活力最主要的支撑。只有将生命之水的品质提高了,我们的健康和智慧才有稳定与进步的保障。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度崇尚智能的时代。智能,也就是人类智识的功能,然而,急需引起重视的是,人类目前所崇尚的智,其实早已偏离了五德中智德的轨道而不是名副其实的“智”,其实质只是对常道意识“知”的高级阶段的追求,因而也就陷入老子所言的“愚知”“昧智”状态而不觉。一方面,在智识当中,由于唯我独尊,唯智为上,崇拜金钱,没有主动地去寻觅道德,使得人们迷失了智德,心智失去天阳智德能量直接的滋养,肾智丧失天阳智德能量的补充。意识与智识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吹遍东西,障碍屏蔽着心与肾直接对天阳智德能量的汲取。人们只知道片面地把肉体养得饱满盛壮,却不重视精神的营养,结果反而造成疾病丛生,精神系统萎靡不振,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精神和心理危机所困扰。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智能科技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却也在不断地促成以及加剧生命意识与智识功能的废用性萎缩蜕化,同时也破坏着地球的生态平衡,透支着人类的生存本钱。更有甚者,由于西方意识形态崇尚霸道治理,并且以武力为后盾而横行于世,使得整个人类都时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如何才能使人类的智识脱去愚知而亲近天阳智德,信智礼具备而实现明智,使智识名副其实,符合智德的本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提升和发展,真正地造福于人生,而不再发生竭泽而渔或利令智昏的人生悲剧;造福于社会,而避免出现一些科学家所担心的人工智能招致人类灭亡的结果;造福于地球,而从盲目索取、自毁家园的泥潭中得以自拔,这就需要求教于中华传统道德根

阅读更多

相关推荐
更多低价好书购买/书籍回收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
在线客服
了解更低购买价格、或有疑问需要帮助,可以找小鲸鱼噢~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