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章“现当代哲学与抽象‘主体性’批判”,着重对现当代哲学中“主体性”批判思潮进行深入的反思。第二章“‘价值主体’:‘主体性’不可消解的维度”,充分吸收现当代哲学的积极成果,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理解“主体性”思想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旨趣和理论变革进行了专门探讨与阐发。 第三章“‘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变革与主体性原则的深层关系,通过这种探讨,揭示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当代性。 第四章“个人生活的目的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首先从“个人生活的目的”这一问题出发,围绕着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对如何维护个人主体性不可剥夺的存在价值进行充分的讨论。 第五章“‘主体性’与‘自由’和‘启蒙’概念的重新反思”,对那些与“主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哲学内在相关,同时也是现当代哲学中引起充分争议的重大课题进行了专门探讨。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以上各章内容既相互关联,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主体性”及与之相关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展开“主体性”原则的当代视野,阐发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富有当代价值的核心内涵,从而推动关于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深度研究。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