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物》是一本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的科普畅销书。日本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声誉最好的出版社讲谈社2007年度打造的重点产图书之一,在学术性、思想性、文学性等方面无不令人折服,获得了学术界、文艺界、出版界和大众读者一致高度赞扬,被称为“最完美的”、“最引人入胜的”、“史无前例、独一无二的”的科普杰作。荣获2007年度日本新书大奖、日本第29届三多利文艺奖,出版15个月销售70万册,亚马逊网站(日本)五星级超级畅销书。现已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流行、畅销。生命是什么?对于这个生命科学上的最大问题,当今分子生物学上是如何作答的呢?本书全景展现人类寻找生命真相的传奇历史,给出了令人折服的答案。本书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包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遗传原理的发现,细胞膜构成和作用的研究,生命的时间性等,介绍了历史上众多不为人所知的天才科学家的思想,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通俗优美的文字揭开了分子生物学上的最大奥秘。生命在危险中获得了平衡在我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家从东京搬家到了千叶县的松户。江户川从这个地方流过。那时我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在抽签选宿舍的时候,他抽到了新盖的宿舍。那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事情了。当时的松户市虽然位于东京圈,但却弥漫着乡村气息;把它归为“乡下”吧,它又正处于向都市发展的阶段,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乡村了。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这些呢?因为最近我回想起了当年的事情。我收到NHK的邀请,去我曾经读过书的小学做课外授课。我回到了阔别35年的松户母校,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幕幕又重新在我脑海里浮现了。车站大楼与连廊都是新建的,四周规划得井然有序,我记忆当中的那些商店等全都不见了。学校周围高楼林立,宽大的校区在不停地扩建。车站附近的当年的公务员宿舍和隔壁的公园都还在。我走到自己当年曾经住过的楼前,环顾四周。我很好奇,如今是谁住在这里呢?停车场、小广场等所有那些古老的建筑都还跟当年一样,完好地保留在那里。在这会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勾起了我对当年的强烈回忆,那就是树木。我们家门前的樱花树、去学校路上的楠木树、公园入口两侧的那对银杏,它们的树干很粗,我至今都记忆犹新。几十年了,那些树一直都在那里,静静地矗立着。我对于搬家那天的记忆依然很深。因为搬到新家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乱了,我和父亲就到附近的食品店买了面包等东西到外面吃。那个地方离住宅区其实很近,不过没有什么人气,是个废墟。建筑物已经被破坏掉了,废旧材料满地都是,横七竖八地躺着。生了锈的钢筋从横断面上突出来,带着小石子的混凝土也看上去很旧了。但是,我却在那儿看到了一副奇妙的景象。我看到了一块很大的混凝土,那儿光线特别好,我就爬上去在那吃的午饭。春风迎面拂来,我觉得很舒服。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1945年战败时陆军的工兵学校。也许在战后这块土地又重新被开发起来了,人们在上面建起了公务员宿舍、法庭、学校、公园,等等。我们搬来的时候,这个地方基本上已经开发完毕了。所以说,这个地方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很重要,因为它是东京与郊区的交界处,而且从时间上来讲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也是战前与战后的分水领。这里我们所说的“交界处”、“分水领”,指的是不同事物的邂逅,之后相互之间发生作用的场所。起初决定要搬家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想搬到这里来,因为之前我们一直住在东京的练马,我喜欢那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练马区农田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跟松户也差不多吧。虽然如此,我却非常喜欢东武东上线。后来,在这个交界处带来的好处面前,我那种因搬家而产生的不舍的伤感很快就淡去了。因为这里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仙境。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时间停滞不前的片段。比如说,在草丛深处的黑乎乎的防空壕。我们战战兢兢地进去想看个究竟,却发现通道里全是水,根本走不到深处。从这儿到车站的路上有一面悬崖,上面有一座用厚实的混凝土建成的仓库。这个仓库有三扇关得严严实实的大铁门,但用手一拉,门居然被轻轻打开了。里面有很多架子,上面摆着蓝色的玻璃瓶,我们伸开双臂都抱不拢。从瓶身上的文字记录来看,这里面装的应该是三氯甲烷,但打开以后,里面却空空如也。我知道,三氯甲烷可以拿来做麻醉剂,于是我反复地琢磨,这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在我们小学的旁边有个木制建筑物,建筑物被铁丝网围着,很快我们就发现这里有人来过的痕迹。我们越过铁丝网,透过破碎的窗玻璃,看到里面黑乎乎的,走廊上布满了灰尘。也许,这里曾经是工兵学校校舍的一部分吧。在这个建筑物前面,我们看到一个四方形的水池,周围全部是很高的草。它看上去像个蓄水池或游泳池,但是我们无法估计出池水的深度。曾经有那么一次,我拿了一根很长的竹竿来试,但是竹竿没有到达水池的底部。后来,我们经常来这个“秘密基地”玩。蜻蜓从水面经过,也许是因为里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