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核心素养”在国内是个热词,常常见诸报端,腾之于众口。 对素养培育的重视,起源于20世纪末,其原因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变化速率加快,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复杂现实问题增多,知识的折旧率加速。将教育教学的重心依然放在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上,无异于“刻舟求剑”,所以必须上抬教育教学的重心,将培养学生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目的。此即核心素养提出的缘由。 素养(因为素养太多,后来浓缩为核心素养)的研究肇始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随后风靡欧盟各国、美国,接着影响全球。在这一方面,我国起步较迟,2013年才开始研究,2016年以课题组的名义对外公布。最初,核心素养落脚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方案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就包括美术课程标准。在构建美术课程标准的时候,各学科还需要提炼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经过充分的讨论,专家们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虽然它们是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但影响力早已遍及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五个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渗入美术教师的意识之中,他们身体力行,积极探索,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践行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案例集》就是核心素养和美术核心素养落地长沙的结果。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