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动物史、植物史、人类史三大部分。布封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影响。因此,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 《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的暴君,把天鹅描绘为和平、开明的君主,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满。 植物虽然不像动物那样有神经、有感觉,但它们也能通过自身的遗传变异,去适应逐渐恶劣的环境。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藻类,后来,绿藻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登陆大地,进化为蕨类植物,为大地穿上绿装。继而,裸子植物兴起,形成茂密的森林。当裸子植物因适应性差的局限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被子植物当仁不让,坐上了植物界的第一把交椅。而正是被子植物的花开花落,把四季分明的地球装点得分外美丽。 我们再来看看布封是如何热情洋溢地歌颂人类的:“被控制的激流、被疏导的江河奔涌在地球上;隔开两个半球的大海被征服;土地被耕种得又富饶又鲜活;山谷里、平原上、草场上或沃田上,种满了葡萄树和果树;曾经光秃秃的山顶已被葱郁的树木所遮盖;荒凉的沙漠变成了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人流穿梭;道路被开辟了,延伸到地球的每个角落。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力量与团结的象征……” 1749年,《自然史》的前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