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 以实践为依托 系统地阐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同时根据艺术类的特点 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简 更强调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以丰富的设计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人机工程学的学科思想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重点突出、实用强。精彩内容:1.2形成与发展1.2.1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起源于事物的盾。人机工程学的产生首先是源于人和工具或者“人造物”之间的盾和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人类借助工具扩展了手和脚的功能。自从人类着手制作工具,工具体现了它的两个根本的特征:,工具应具有人们对它规定的使用功能;第二,工具必须适合人的生理特点(如适合手或脚使用等)。人类早期制造工具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设法使之能适合人的手和脚的使用。以一件石斧为例,任何一块锋利的石片都具有砍斫野兽皮骨的功能,但要能使之成为一件工具(石斧),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的手要拿得动、握得住;二是手握的部分要适合手的形态,不会因反推力而将手弄伤。由此可见,人类从开始制造工具起,在研究如何使用工具及工具如何适宜人使用这样一个人与工具的关系问题。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改造自然物,使之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此改造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和物的相互适应问题。人机盾的本质是因人和工具发展的不衡而造成的盾。1.2.2人机工程学简史1. 2.2.1人机工程学的萌芽打制石器体现了人类早的工具意识和设计意识。在青铜时代和农耕时代,人类开始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工匠、商入、农民和战士等。无论是工匠的工具,还是战士的武器,其使用效率和成果基本取决于人的技能和,即“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工记)。在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的工具均属于手工工具,人的劳动属于手工劳动。因此,人系是一种“柔‘关系,即工具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一种“器物”,所以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说,工具对于人没有很大的“约束力‘,工具是个体意义的工具或者说是“我的工具”。因此,在人系中,人占主导地位。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