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国的全部权力,书籍被投进了烈火。1943年,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的起义被镇压,人被投进了烈火。1933年—1943年,就是布莱希特在一首诗中所说的“黑暗时期”。在这首诗里,他恳求“在我们后面出生的人”宽恕不懂得“为建立一个友爱的世界奠基的”那一代人。 为了给这个时代画一张像,西尔维选择了三位非凡的女性:埃迪特·施泰因、汉娜·阿伦特和西蒙娜·韦伊。她们都出身犹太家庭,只因为是犹太人,命运就注定和别人不一样。她们都在年轻时就选择了哲学,她们的老师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阿兰,都以离经叛道著称,而她们都敢于批判老师,并且想超越他们。 身处这个黑暗时代,革命、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反犹主义,这些都是韦伊和阿伦特充满激情的思想赖以植根的沃土,而施泰因则一边聆听尘世的动荡在加尔默罗修院深处激起的回响,一边继续默想十字架的圣约翰。 她们的心中都怀着一种强烈的愿望:要了解这个怒气冲冲的人世间,要和这个世间和解,无论如何都要爱这个世间,爱命运,爱世界。 作者简介: 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SylvieCourtine-Denamy),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宗教典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汉娜·阿伦特著作的法文译者。另著有《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1994)、《人世间的忧虑:汉娜·阿伦特和她的一些同时代人之间的对话》(Lesoucidumonde.DialogueentreHannahArendtetquelques-unsdesescontemporains,2000)、《雅各布一家:只适用于天国的语言》(LaMaisondeJacob.Lalanguepourseulepatrie,2002)、《面孔问题:从图像到伦理》(Levisageenquestion.Delimageàléthique,2004)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