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应该找准重点、难点,重点领域下重手,越是供给抑制严重、垄断和管制厉害的地方,供给侧改革就越有重大意义。因此,除了放松三大供给约束,解除对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之外,还应该确定几个几大重点行业,比如医疗、能源、教育等等,迅速出一些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尽快实施,才能真正快速扭转经济颓势,凝聚改革共识。 为了避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流于口号、落不到实处,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需要避免三个误区: 一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和结构性改革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炒概念救不了中国。2012年,我们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当时的供给侧改革的确需要引起关注,要撕开一个口子来推动这个理念和经济管理思想。如今中央已经确认了这个方向,再继续停留在炒概念和探讨理论层面就没有意思了,应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第二误区,就是不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或产业政策的老路上。我看到有报道说,供给侧改革就是新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但是在实际方面,确实有很多学者还是在用政策之手来拨动经济,“这个产业是老的,应该怎么淘汰;那个产业是新的,应该怎么鼓励”——政府直接伸手了,这样就弄错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还是要把握住“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的理念,让财富源泉自主发挥活力,充分涌流。 第三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不能研究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彻底否定需求管理。三年前我写《新供给主义宣言》的时候,对凯恩斯主义确实有批判,因为那时候新供给主义是刚刚破土萌芽,而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是被用过头的主流思想,所以要批判纠正一下;现在新供给主义已经成为主流经济政策思想,再继续反对需求管理就可能走到另一个错误的方向了——供给和需求互相促进,各有积极作用,绝不能将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不仅如此,在西部基本建设投资、民生改善方面,凯恩斯主义需求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在货币政策领域,以降低融资成本为出发点的宽松政策也应该继续加力。 总之,过去几年,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破土萌芽,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到三中全会后越来越多地与中央各项改革政策“所见略同”,再到五中全会以后正式成为中国主流经济思想、相关概念频繁现身国务院文件和十三五规划中,作为“始作俑者“,我是深受鼓舞的。作为一本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新供给经济学专著,这本《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的》中的人口政策、土地政策、贸易战略、金融战略等很多思路和主张如今已经被采纳或正在落地为相关改革方案,其中的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经济周期与结构调整、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五大财富源泉、三种增长模式等理论概念也在被广泛传播、引用。衷心感谢关注、支持新供给主义的各界好友,感谢许剑秋总编和东方出版社同仁们对本书的厚爱,让《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作为新供给经济政策和新改革理论研究的铺路石,祝愿中国各种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