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说的是“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它以“一支正道曲,千红无孑遗”的社会理念,谱写了一曲令人热耳酸心的“青春的悲歌”,发出了“救救青年”的呼喊。 具有对称美是《红楼梦》结构学的一大特点,但并不是它的总体特点,它的总体特点是对称中有不对称、不对称中有对称,从而形成的均衡美。 《红楼梦》后四十回,在情节演绎上与原著貌似,在思想底蕴上与原著神离,一为“讽喻文学”的佳作,一为“叛逆文学”的经典。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