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是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世家楚世家越王句践世家赵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留侯世家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孟尝君列传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吕不韦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游侠列传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