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导论,由第1~2章组成。其中,第1章主要讨论利润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该章强调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科学假设的重要性,完全竞争意味着完备知识,因而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利润是不存在的。第2章主要讨论了利润理论。该章对经济学的动态理论和风险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历史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动态理论混淆了变化的后果与变化中不确定性的后果;风险理论则混淆了可度量的概率意义上的风险与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这里奈特再一次强调,遵循已知规律的变化不会导致利润,可度量的风险同样也不产生利润,因为这样的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或其他措施来消除。 第二篇探讨完全竞争理论,由第3~6章组成。其中,第3章主要讨论了选择和交换理论。从经济秩序出发,作者认为经济秩序是协调和满足需求的经济活动机制,而不同需求之间却存在着多种冲突,比如,资源与资源在满足多种需求时的使用;效用和效用递减规律;鲁宾孙和鲁宾孙经济;具有相对性的快乐与痛苦;成本是牺牲的选择机会;资源的真正意义和资源成本等。该章使用函数、曲线和均衡等工具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第4章主要讨论了联合生产和资本化。作者试图说明多种资源在商品生产中的使用问题和组织中的效果计算问题。在分析报酬递减规律的基础上,他把生产价值归因于资源或投资品。由于时间在生产中的作用和时间偏好的谬误,任何把生产能因分类为各种“要素”的分类方法都不可能成立。第5章主要讨论了机会和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社会的进步问题。具体分析了静态条件的含义,以及进步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了把生产“能因”按传统三分法进行分类的问题,并对在没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与实际回报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利息的本质。第6章主要讨论了完全竞争的小前提。作者分析了不存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垄断和垄断的不同形式,以及竞争性体系走向垄断的可能趋势。 第三篇探讨由风险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由第7~12章组成。其中,第7章阐述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含义,主要分析了知识在行为中的作用。作者认为,行为是面向未来的,知识是预测未来的,虽然经验能够被分解为特性不变的物体的行为,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智慧来说,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无法完全把握,以致我们依赖于从一种行为模式推断另一种行为模式。由于我们不可能对穷尽性的和进行数量的分析,我们只能“估计”,由此推测出来的行为模式具有多样性,导致利润产生的“风险”是判断错误的机会,在本质上是不可度量的。第8章主要分析了人类对付不确定性的建构和方法。我们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化,保险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二是专业化,企业的联合有助于克服不确定性。第9章主要讨论了企业和利润。作者在静态社会中引入不确定性概念,说明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的特殊决策与风险分摊机制,以及企业家才能的供给和需求。第10章继续讨论企业和利润问题,主要说明管理人员的特有素质是对人的判断,最终控制是控制企业组织的人的选择。第11章主要研究不确定性和社会进步。变化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功能与储蓄功能的分离,并由此产生了利息理论,利润资本化所导致的复杂问题成为利润的恒久来源。第12章主要讨论了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方面。作者提出,减少或重新分配不确定性的所有方法都是有成本的,并且,这些方法被运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所不希望存在的。 奈特指出:“自从我关注经济学以来,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经济学理论的含义、必要的假设条件,以及理论条件与现实条件之间的不一致性。”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奈特正是从理论条件下竞争与实际条件下竞争的不一致性出发,即从对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的分析入手,通过引入不确定性概念,尤其是通过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不确定性概念,即风险与不确定性,揭示了理论上的完全竞争与实际竞争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揭示了利润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奈特天才地研究和定义了企业和企业家的性质。 奈特认为,正如《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书名所表明的那样,本书的理论体系是从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利润问题出发,展开全书的分析过程。完全竞争的基本性质是不存在利润或亏损,商品的价值与成本完全相等,即产品价值被全部分配给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没有剩余。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成本与价值仅仅是“趋于”相等,即只是偶然完全相等。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一定会存在一个正的或负的“利润”,这样,利润就成为分析完全竞争与现实竞争之间不一致性问题的出发点。 (一)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为了说明利润的来源,奈特首先区分了两种不确定性。奈特指出,在本书中,我们将用“风险”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用“不确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