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新世界第二个十年的曙光照耀大清帝国的时候,步履蹒跚的帝国也已经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革命党各地起义、暗杀不断,会党也跟着掺和;各地士绅、新兴的工厂主已经觉醒,忙着请愿立宪速开国会;通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发达起来的汉族地方大员在观望,对于能够削弱皇权增强地方话语权的立宪运动,乐观其成;满清皇族面临着地方势力的崛起,以新政之名行收权之实,忙得不亦乐乎。一切都按照既定的历史轨道在前行,矛盾重重、苟延残喘的帝国没有一丝灭亡的前兆,谁料想武昌枪响,短短一百多天内王朝变共和、皇帝换成了总统……革命党、会党、士绅阶层、地方实力派那一跟稻草压垮了清王朝近三百年的江山。 熊崧策,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曾任《兰州晨报》编辑、记者,现为《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执行主编。纪彭,男,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硕士。现为《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编辑。 哪一根稻草压垮了骆驼最传统的稻草暗杀:辛亥前后的刺客列传起义:一次次冲击帝国大坝最沉重的稻草保路运动:一百年前的铁路之争最有力的稻草士绅联盟:再见!朝廷!商会:咱们商人有力量最火爆的稻草武昌首义:煽动革命飓风的第一只蝴蝶最及时的稻草湖南:湘军支援武昌力战清军最血腥的稻草陕西:“腰斩”清政府最意外的稻草云南:为捍卫共和建立大本营福州:新军对八旗,一天结束战斗最平静的稻草江苏:竹竿挑瓦,和平革命最纠结的稻草南京:搭好台子等孙中山火并:祸起萧墙最关键的稻草袁世凯:从能臣到枭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