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四书”之一。它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中庸》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由刘秋炎编著的《日读大学夜读中庸》将两部儒学经典结合起来,并对其中的思想精华加以提炼,佐以经典案例,《日读大学夜读中庸》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智慧,从而达到既出世又入世的境界。 日读篇:《大学》中的齐家治国之法第一章经论——三纲八目的追求大学之道的核心: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所得知其本末,善始善终欲明德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有才智有见识才有真知灼见推究事物原理可避祸保身对事物有明确认识才能忠实诚信意诚者,方能心思端正心正者,方可提高品德修养“身修”者,方能“齐家”家和者,方可治国治理好国家才能天下太平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本性败坏者,难成大器以真诚换取真诚第二章美德——弘扬光明的品德时时自省,以显明美德博学参省,好学深思有美德的人令人崇敬为君者要施行仁政为臣者要毕恭毕敬为子者要恪尽孝道为父者要慈爱有加与人交往,坚守信义道德至善,民之不忘治国之道,仁德为本第三章昕讼——凡事要抓住根本遇到棘手的事要细细查清缘由让坏人无法狡辩学习要“人乎其内,出乎其外”第四章诚意——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君子“慎其独”而“不自欺”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作恶者不得善终量宽福厚,器小禄薄第五章正心——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心有愤怒则不正心有恐惧则不正心有逸乐则不正心有忧患则不正心不在焉则不正第六章齐家——齐家之关键在于修养自身品德对家人的“爱”过了头就是“害”学会向对手学习面对自己敬畏之人行为容易有所偏失行善做好事要看清对象求取“傲慢”的贤才要真诚耐心看人要长短兼顾不可溺爱子女第七章治国——欲治国先齐其家治家如同治国不出家门也可治国孝顺之人方可事君敬兄如敬长欲爱民如子先爱护子女保护人民“如保赤子”为上者应以身作则一言可兴邦,也可丧邦以“仁厚”赢得人心正人须先正己兄弟相处在于“和”第八章平天下——欲平天下先治其国尊老敬老不违礼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民所爱,憎民所憎慎重行事,知错就改以德为政,四方皆敬“德”是最有用的个人能力德为本,财为末重财轻德,本末倒置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不义之财富终将失去世事无常,得意莫忘形为人处世,以善为宝患难与共者,值得珍惜德胜于才,始可为贵把奸佞小人驱逐亲益远损,亲贤远愚遇贤者应及时重用奸邪之人,近之即祸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骄泰生财有道获取财富要遵循正道为上者好仁,为下者必好义尊崇仁义,成就大业仗义疏财,顾全大局治国不应以捞取财富为目的任用小人,必惹祸事夜读篇:《中庸》中的修养人性之道第一章天命——中和是天下的根本(一)秉承天命,天人合一(二)中、和是一切的根本第二章时中——君子时中,小人无忌惮(一)做个坚守道德的君子(二)“反中庸”者肆无忌惮第三章鲜能——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一)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二)克制欲望,克服褊狭第四章行明——物壮则老,过犹不及(一)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二)物壮则老,过犹不及第五章践行——实践才能出真知(一)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二)学以致用方显真智慧第六章大知——隐恶扬善。执两用中(一)执两用中,隐恶扬善(二)扬长避短,以扬为主第七章予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聪明并不等于高明(二)凡事贵在持之以恒第八章服膺——牢牢抓住不要放弃第九章可均——天下国家可均,中庸不易(一)中庸是极致性的标准(二)中庸之道与对症下药第十章问强——真正的强在于精神力量(一)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二)与人为善,和而不流第十一章素隐——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亦不后悔(一)欺世盗名者不得善终(二)半途而废者难以成功(三)不争不斗,不喜不厌第十二章费隐——君子之道费而隐(一)“中庸”之道既易又难(二)努力摆脱一知半解第十三章不远——君子之行,安然守正(一)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二)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第十四章素位——素位而行,安分守己(一)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第十五章行远——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一)有谦乃有容,有容方成广(二)认识自我,切忌虚夸第十六章鬼神——无所不在的道(一)道是无所不在的(二)内心的“诚”是关键第十七章大德——大德者必受命(一)德性是一切伦理的基础(二)高贵的品德是一种财富第十八章无忧——中庸而行,可以无忧(一)中庸道德价值的评判(二)对自己的修养和作为要谨慎第十九章达孝——礼法制度是治国之本(一)用“孝”字影响别人(二)善于继承前人的志向(三)“礼”是不能错乱的第二十章问政——治国平天下的法则(一)为政之要,在于得人(二)以自身的德行感召人才(三)治国之道,以仁为本(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五)勤奋必能通向成功第二十一章诚明——诚则明,明则诚(一)诚是儒学的奠基性观念(二)“自诚明”与“自明诚”第二十二章至诚——至诚可参天地(一)君使臣以诚,臣事君以忠(二)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第二十三章致曲——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一)“致曲”的修养之道(二)由局部达到整体的诚第二十四章前知——至诚者可预知未来(一)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二)先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第二十五章自成——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一)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二)诚者能够成就自己第二十六章无息——至诚是没有止息的(一)追求至诚永远不停止(二)至诚的三种情形第二十七章明哲——明哲保身,进退自如(一)修养德行,适应圣人之道(二)明哲保身,方能进退自如第二十八章自用——不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一)自以为是者总与失败同行(二)独断专行,必铸苦果第二十九章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一)民信是最强的凝聚力(二)身体力行,为不言之教第三十章敦化——至圣之德广大如天(一)孔子祖述尧舜的内容(二)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第三十一章至圣——能“配天的领导艺术(一)居卜者要“临之以庄”(二)宽裕温柔,容纳万物第三十二章天德——天下惟有德者居之(一)“至诚”之道的功用(二)“诚”是天人合一的联结点第三十三章德化——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一)君子之道不可急功近利(二)把民众培养成有德的君子参考文献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