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被称为民乐、弹拨乐器首座,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拨弦类弦鸣乐器,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琵琶刚开始称批把,*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弓I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思就是说,批把是一种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过来的曲项琵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直项琵琶,成为宫廷演奏和娱乐表演的主要乐器。唐代是琵琶发展的*峰时期,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琵琶演奏者和经典的琵琶乐曲。唐代杜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彩篇章,说明那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高度发展,表现力十分丰富。在琵琶出现后的数千年历史中,其影响力已经辐射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在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反弹琵琶的优美舞姿正体现了盛世唐朝琵琶演奏者的动人风姿。而历代文人骚客,更是不吝华美的文辞来赞美这种让人沉醉迷恋的乐器。大诗人白居易在名作《琵琶行》中留下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传世名句,这也是对琵琶的优美乐音的完美诠释。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写下了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的句子,而晏几道的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由此可见,学习琵琶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娱人娱己的技艺,更是一种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活动。高超的琵琶技艺让人赞叹,而由此养成的优雅气质更让弹奏者充满了魅力。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