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理论与实践》的意图是使音乐教育者仔细思考他们面对的重要的课题及其蕴含的特征。这些课题,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初任教学的几年中,对他们构成特别的挑战,因为在本科教育时期,他们一般未曾接触这些课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往往因为这些课题而倍感困惑,希望找到问题所在和明确答案。《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理论与实践》所要阐明和回答的正是诸如此类的课题。这样的说法并不意味着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教育先天不足,而是说本科教育是初始阶段,有很多的技能和知识有待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领悟这些深层次的课题。实际上,音乐教师一旦全身性投入他们的实际教学,在与孩子们、其他音乐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的交往过程中,上述课题都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理论与实践》的目的在于帮助从业初期的音乐教育者成为本专业的有识之士,最终成为本专业的领导人物。专业领导素养和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对本专业原理的深刻理解。这便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理论与实践》编撰的初衷。 《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理论与实践》的合作者共有8位。他们有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师,有的是本院毕业的博士。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发源地,进步主义教育的精神及其方法在《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理论与实践》各章中均有体现。重要的是,这些内容与20世纪早期中国教育的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进步主义教育的鼻祖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曾于1919年到1921年访问中国,在中国讲演多达200多场,逗留时间长达2年零2个月。杜威主张“东西文化的汇合”,认为“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由此可见,中美教育之联系由来已久。20世纪上半叶,杜威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讲授教育哲学。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特征在于“做中学”,也就是学生亲历亲为的项目式教学,发展学生觯决问题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坚持合作学习和民主学习的原则。所有这些,在杜威访问中国的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是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些进步主义教育的品质,贯穿于各章。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