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方资源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以明清时期北方地区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入明清时期以后,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粮食、经济作物等商品物资的需求,人们开荒毁林,大规模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加工。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采矿、冶炼、造纸、木材等手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致使其在500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劣变,森林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滑坡、洪涝灾害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明清北方资源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了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历史的描述和分析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明清北方资源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共分为10章,第1章在总括明清时期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状况的同时,介绍了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森林分布,以及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对森林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破坏。第2章和第3章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第4章以晚清时期的山西煤炭业为例,讲述了北方地区手工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的生产方式及社会经济关系。第5章介绍了北方地区的商业发展概况,商帮的产生发展以及晋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6章主要介绍了北方地区的水陆交通发展状况。第7章介绍了北方地区城镇的发展。第8、9、10章阐述全书的主旨,主要介绍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