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还是不读书,自古以来有不同的说法。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肯定的说法。 “从来名士皆耽酒,自古英雄不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这是另一类说法。 书是生活的记录,世界的映象。人生的快乐在于从书中重新发现世界,从世界与生活中体贴书籍内涵。 但书是语言文字符号的载体,而不是直观的世界。书的长处与短处,都在这里。 符号的世界,已经充满了人的灵性、思维性、能动性、主体性,它有一种条理性、清明性、理想性、概括性、稳定性、集中性、强烈性、想象性、延伸性、创造性,中国老百姓的说法,叫作“白纸黑字”写着的,它的负责性与恒定性,都是其他媒介所达不到的。所以说,书是非读不可的。 完全沉浸在符号中,丧失了生活实感,当然也出丑,可悲。 为了开启民智,为了推行法治,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读书。读书不可替代,经验、资格、勇敢、聪明、运气、财产,都不能代替读书。 读书正在受到挑战与考验。网络与多媒体正以它们的便捷性排挤人们的读书习惯。但是网络浏览不能代替深度攻读,音像制品不能代替手卷墨香。浅层次的直观,不能代替面对书籍的长考。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