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傅斯年先生有关史学研究的学术文章,从“中国及欧洲史学观点之演讲”“自然科学与史学之关系”“史料之整理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其史学思想和治学方法,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该书接近代表了傅斯年提出的“史学即是史料学”的命题,是这种治史原则的完整体现,影响巨大,人称其开创了“史料学派”。对于史学研究者而言,本书亦是的宝贵研究材料,其中提出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对于史学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我国近代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著《文学革新申义》,提倡白话文,鼓吹自由思想,支持文学革命,评论社会问题,十分引人注目。1918年组织创办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与《新青年》齐名。 拟目史料论略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第二节 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第三节 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第四节 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第五节 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第六节 本事对旁涉第七节 直说与隐喻第八节 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一 宜知中国所谓汉族于陈隋之间大起变化二 宜知唐宋两代有汉胡消长之迹 南宋之亡又为中国历史一大关键三 宜据中国种族之变迁升降为分期之标准四 宜别作“枝分”(Subdivision)勿使与初分相混与顾颉刚论古史书一 试想几篇戴记的时代二 孔子与六经三 在周汉方术家的世界中几个趋向四 殷周间的故事五 补说(《春秋》与《诗》)史记研究一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二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三 十篇有录无书说叙四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五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战国子家叙论一 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西洋哲学即印度日耳曼语言之副产品汉语实非哲学的语言战国诸子亦非哲学家二 论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三 论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其余虽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然大体是自成一家之言四 论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五 论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六 论战国诸子之地方性七 论墨家之反儒学八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九 齐晋两派政论十 梁朝与稷下十一 独行之士十二 坚白异同之辨十三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十四 所谓“杂家”十五 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一 吾等发掘之原起及工作之宗旨二 纠葛之突生三 政府之主持及在开封之接洽四 河南省政府之解决此事五 吾等之欲愿与致谢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一二 记言——著论——成书考古学的新方法明成祖生母记疑一 成祖是否为高后子二 妃是否曾为庚申帝妃因而成祖为庚申帝子夷夏东西说章 亳——商——殷第二章 夏迹第三章 夏夷交胜第四章 诸夷姓第五章 总结上文说“广陵之曲江”谁是《齐物论》之作者?一 述题二 今本《庄子》为向郭所定与古本大不同三 《齐物论》作者为慎到四 前章所持论之旁证五 论今本《慎子》不足据附记谁是《后出师表》之作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