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ql erver 2019数据库管理的各种应用特,介绍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表、视图、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索引、备份与还原、tql语言、安全管理、自动化管理、报表服务、集成服务等内容。内容详实,深入ql erver 2019的各项功能。精彩内容:1.1数据库系统简介在数据库中,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存储和使用。要保持数据库的功能和稳定,需要有一套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接下来先介绍数据库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1.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是现实世界中实体(或客体)在计算机中的符号表示,数据不仅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等。现实生活中需要管理大量的数据,例如,在学校有、教工、课程和等方面的数据,在医院有病历、药品、医生、处方等方面的数据,在银行有存款、贷款、信用卡和投资理财业务等方面的数据。因此,对各种数据实现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数据处理在速度和规模上的需求已远远超出过去人工或机械方式的能力范畴,计算机以其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在数据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上,在数据库技术出现前,人们已经开始研究数据管理技术。的来说,数据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作为外存使用的只有纸带、卡片、磁带等设备,并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状况是没有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管理方式为人工管理。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1)数据不被保存。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只是在计算某一课题时将数据输入,用完撤走。(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应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要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因此程序员负担很重。(3)数据不能共享。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当多个应用程序涉及某些相同的数据时,由于必须各自定义,无法互相利用、互相参照,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冗余。(4)数据不具有独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改变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这进一步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在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已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储设备;而在计算机系统方面,不同类型的作系统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作系统中用来进行数据管理的部分是文件系统。这时可以把相关的数据组织成一个文件存放在计算机中,在需要的时候只要提供文件名,计算机能从文件系统中找出所要的文件,把文件中存储的数据提供给用户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这时数据的组织仍然是面向程序的,所以仍然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也无法有效地进行数据共享。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具有如下优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数据可以组织成文件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反复使用。(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系统把数据组织成有结构的记录,实现“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管理技术。文件系统使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初步的独立,程序员不必过多地虑数据存储的物理细节。例如,文件系统中可以有顺序结构文件、索引结构文件、ha件等。数据在存储上的不同不会影响程序的处理逻辑。如果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改变,那么应用程序的改变很小,节省了程序的维护工作量。但是,文件系统仍存在以下缺点。(1)数据共享差,冗余度大。在文件系统中,一个(或一组)文件基本上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即文件是面向应用的。当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部分相同的数据时,也必须建立各自的文件,而不能共享相同的数据。因此数据的冗余度大,浪费存储空间。同时由于相同数据的重复存储、各自管理,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给数据的修改和维护带来了困难。(2)数据独立差。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相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一旦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修改文件结构的定义,因此数据与程序之间仍缺乏独立。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