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讲国学》收纳了傅斯年在诗经、《史记》以及对于诸子百家的研究论述,重新解读诗经,更深层次地理解《史记》的价值,以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争鸣现象的历史根源。本书以简体横排的方式,方便读者阅读,对于晦涩难懂的部分给予读者注释。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傅斯年出生于名门望族,带的名门望族。明末清初,先祖傅以渐为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清王朝开国第一名状元,他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傅以渐以后,傅家举人、进士辈出,任封疆大吏,布政使、知府、知县者更有多人。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春秋策》之战国子家 / 1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2诸子天人论导源/ 4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10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12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 / 17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19战国诸子之地方性/ 20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 33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 39孟子之性一贯见解/ 44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 50荀子之天道观/ 55墨家之反儒学/ 61墨子之非命论/ 65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 75所谓“杂家”/ 92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 93梁朝与稷下/ 94齐晋两派政论/ 96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105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112《春秋策》之史家绝唱/ 113《史记》研究参考品类/ 114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128目 录2十篇有录无书说叙/ 134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137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138手批“史记”(全文周法高辑录)/ 139与颉刚论古史/ 148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181拟目及说明/ 182叙语/ 186泛论/ 188思想和语言——一个文学界说/ 189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 191成文的文学和不成文的文学/ 203文人的职业/ 207史料论略/ 212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 220诗部类说/ 232风/ 233雅/ 237颂/ 238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245楚辞余音 / 246贾谊/ 250儒林/ 255《诗》/ 256《书》/ 257《礼》/ 259《礼记》/ 259《乐》/ 269《易》/ 269《春秋》/ 270傅斯年讲国学3《论语》《孝经》/ 275五言诗之起源/ 280论五言不起于枚乘/ 281论五言诗不起于李陵/ 282论五言不起于一人/ 284我们宜注意下列几件事/ 285诗经讲义稿/ 287叙语/ 288泛论《诗经》学/ 289一、西汉《诗》学/ 292二 、《毛诗》/ 293三、宋代《诗》学/ 294四、明季以来的《诗》学/ 295五、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296《周颂》/ 298《周颂》说(附论鲁南两地与《诗》《书》之来源)/ 298《大雅》/ 317一、雅之训恐已不能得其确义/ 317二、 《大雅》的时代/ 317三 、《大雅》之终始/ 319四 、《大雅》之类别/ 320《小雅》/ 321一、《小雅》《大雅》何以异/ 321二 、《小雅》之词类/ 322三、 “雅者政也”/ 323四 、《雅》之文体/ 324《鲁颂》《商颂》述/ 324一 、《商颂》是宋诗/ 325二 、《商颂》所称下及宋襄公/ 3264三 、《商颂》非考父作/ 329《国风》/ 331一、“国风”一词起来甚后/ 331二、四方之音/ 331三、“诸夏”和《国风》/ 333四、起兴/ 334《国风》分叙/ 335一、周南、召南/ 335二、邶鄘卫/ 337三、王/ 340四、郑/ 341五、齐/ 342六、魏/ 343七、唐/ 343八、秦/ 344九、陈/ 344十、桧/ 345十一、曹/ 345十二、豳/ 345《诗》时代/ 346周诗系统/ 347非周诗/ 348《诗》之影响/ 348论所谓“讽”/ 349“诗三百”之文辞/ 354_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