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传统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理性经济人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 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他的效用。其他人的行 为都被总结在一个非人格化的参数――价格里面。人们之间的相 互作用是通过价格来间接完成的,个人最优选择只是价格和收入 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的新古典 经济学被称之为“价格理论”。然而,在经济学开始转向对人与人 之间的直接关系进行研究,开始注意到理性人的个人行为可能导 致集体非理性的今天,《跨国公司定价系统分析》一书仍采用跨国 公司的定价系统来贯通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并非固守传统经济 学的基本观点,并非认为价格制度是人类为达到合作和解决冲突 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是旨在通过对跨国公司定价系统所连接的跨 国公司经营过程的描述,揭示定价系统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 系。 与单纯的一国企业相比,跨国公司面临更多的“相互关系”:跨 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跨国公司与竞争者之间、跨国公司内部的利 益主体之间、跨国公司经营一体化中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跨 国公司定价策略的基础正是对这些“相互关系”的处理与把握。 本书首先给出跨国公司定价系统流程的框架,这一框架开始 于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终结于企业价值最 大化的追求(即跨国公司各利益主体讨价还价的利益均衡结果)。 这是基于系统分析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是着眼于构成系统的 基本要素;二是着眼于企业的目标(最终体现系统的功能)。其中, 定价系统的基本要素――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东道国区位因素 各自从生产要素和市场两方面表现出来,这两方面的结合又派生 出对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分析。因此,跨国公司定价系统分析事 实上由五大模块构成: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跨国公司所面临 的市场研究、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决策、跨国公司定价系统的目标 分析、跨国公司的定价策略。这五大模块既是相互联系的(由定价 系统相连接),又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特有的研究价 值。 在第一模块,对国际生产要素系统最优组合的讨论中,本书回 顾了经济学家们从生产要素组合角度对跨国公司行为论(即跨国 公司为什么要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能够对外直接投资)较为系统 的研究,并沿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理论,将 代表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特别是技术、管理的垄断优势)的生产函 数曲线(亦即等产量曲线)与代表东道国区位优势的等成本曲线组 合在一起,对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行为做一些延伸性的讨论。 在第二模块,本书着重论述了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寡占市场特 征。如果说,过去经济学对寡占市场特征的描述还很肤浅、很零 碎①,那么近年来,随着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由一个不起眼的分支地 位一跃升至经济学的基石地位,经济学对寡占市场结构的研究已 有了长足的进展。本书从寡占市场结构中企业定产定价的两个最 基本的模型――库诺特(Cournot)模型和伯川德(Bertrand)模型开 始,对寡占市场中企业的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 些归纳和总结为本书的第三模块――跨国公司投资决策和第五模 块――跨国公司定价策略的研究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三模块,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决策是前两个模块研究的自然 延续。在寡占市场结构中,跨国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是合理地运 用国际生产要素的组合。本书重点讨论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投资决 策与成本决策,讨论中特别突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决策不同于一 般一国企业投资决策的特点。在技术转让决策中,本书采用中国 学者周方教授对索洛(So11ow)技术进步概念的拓广而定义的科技 进步的概念及其产出分解式,对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成效进行分 析,提出了诸如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初期应以追求规
阅读更多